大只注册登陆平台_11本被“市场淘汰”,但在图书馆还能读到的好书

除了直播间和社群团购,家长们还能在哪里为孩子挑选童书呢?如果回到二十年前,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当然是书店和图书馆。

或许我们都还记得儿时在书店、图书馆里度过的休息日——口袋里揣着买午饭的零用钱,一整天埋头看书,专注又畅快。那时的父母似乎也不会花太多心思给孩子挑选童书,只要把孩子放在书堆里,他们自己就会挑选起来。

《穿毛衣的小镇》作者、1982年出生的麦克·巴内特就曾分享过他儿时的阅读体验。他的图画书大多是来自旧货市场的二手书,因此,他虽然成长于1980年代,却很幸运地得以阅读许多美国图画书黄金期的杰作。(源自《寻找童书的真生命》麦克·巴内特采访。)

《寻找童书的真生命》,王欣婷 著,接力出版社出版,2023年1月版。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那些不被童书带货平台大力推荐的书变得难以被读者发现。但儿童的阅读选择不应只被当下的新书热潮裹挟。

本文是一篇收录那些已渐渐被市场遗忘的好书的书单,由儿童图书管理员何奇挑选推荐。这些绘本大多出版于5到15年前,仍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中被大小读者阅读,但已不在当当自营销售——或许因为从市场角度来看,它们已不具备良好的销售前景。

推荐这样一份无法“带货”的书单,不是为了让读者去购买这些书,而是期待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这种新的视角关于曾经近在咫尺的宝藏,更关于“孩子应该读什么?去哪里阅读?”之类的重要议题。

对图书馆员而言,最珍贵的宝藏无疑是馆藏,而最无奈的工作是图书的剔旧。因为要与无数佳作道别,所以我尽可能地参与每一次剔旧过程,若遇上好书,就可以在道别前最后翻阅一遍。

这是一份特别的书单,其中都是当当自营不再销售、却在图书馆中被读者不断阅读的绘本。起初挑选了20多本,谁知逛书架越勤,发现的绝版书越多,办公桌上都没有堆置的空间了。因篇幅所限,本次挑选了其中的11本撰写推荐。

这些书近期读了不下五遍,感动却不减。每本书从欣赏图画书的方法和角度开始,讲述我读故事时的所思所想,再结合我的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聊聊个人较深的思考。希望各位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我想要传递的对书、对阅读的热爱。


1.《史密斯大街》
情绪的感染力有多强?

《史密斯大街》, [以] 莉比·达奥 文,[以] 莉娜·古伯曼 图,赵文伟 译,苏美童书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情绪的感染力不容小觑,尤其是喜悦!封面上满是欢欣的笑脸,哪怕猫、狗和乌鸦都笑咧了嘴,笑弯了眼,笑容不自觉地也洋溢到了自己的脸庞。

你或许喜欢安静,总是嫌弃周遭的吵闹;或许享受独处,又渴望友人的陪伴;或许有自己特殊的喜好。但包容、融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好的体验?情节的铺陈令读者舒适,故事也有令人惊喜的转折,使得酝酿已久的阴郁感渐渐地被驱散,直至笑容绽放。

《史密斯大街》内文书影。(作者提供)

前、后环衬的对照设计揭露了故事的变化,致献页与封底的对照设计也极为精妙。画家的巧思妙想贯穿全文。布艺、拼贴、针线缝剪的创作风格也较为罕见。创作者把各个人物的体态与表情都塑造得栩栩如生,把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风格与房屋布置展现得让读者身临其境。作为读者,不禁为这样一本佳作的消逝感到惋惜。


2.《不论你去哪里》
诗与绘本的结合

《不论你去哪里》, [美]帕特·奇特洛·米勒 著,[美]伊丽莎·惠勒 绘,杨玲玲 / 彭懿 译,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17年10月版。

简单的色彩有时就能激发情绪,简短的文字有时也能够直抵人心。对于诗歌,曾经总觉得难以理解,时至今日,图画与诗歌结合的绘本却常常触动心弦。

《不论你去哪里》内文书影。(作者提供)

旅程是出发,旅程是回归,旅程是选择,旅程是跨越,旅程是我们一生的缩影。我们可以缓步前行,但道路未必四通八达;可以疾驰而过,但也会四处崎岖坎坷……

诗与绘本结合的佳作不少。欣赏诗需要平静,需要放空,需要思考。本书的图画与诗般的文字高度契合,从首页的自行车,到末页的行李箱与衣帽挂钩,都诉说着启程与回归。图画中的细节数不胜数,结合诗歌的韵味,翻阅数遍,新鲜感也不会消失。

3.《好酷的猫》
一本关于创造的无字书

《好酷的猫》,[美]诺尼·霍格罗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如何让贫瘠之地生机盎然?何不给它点颜色瞧瞧。

我想不太有人会觉得封面上这只黑背白腹、普普通通的猫“很酷”吧?但是它拿着什么呢?要做什么很酷的事吗?有时候好的封面很简单,简洁的画面与标题就足以设置悬念。

《好酷的猫》内文书影。(作者提供)

本书是一本将文字精简到只剩书名的无字图画书。无字书的欣赏门槛不高,但真要挖掘出作者用意却不简单。猫从左向右的行走路径是一条线索,跨页与边框的设计是另一条线索。颜色的使用也是巧妙至极。黑白两色的猫,像是黑夜与白昼,它的棕色箱子与贫瘠的土地同色,表面的贫瘠,或许深藏着变化莫测的生机。

绿草、蓝天的出现引出更多伙伴的加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最爱的是万物诞生后猫与同伴挥手道别的画面,那一刻的它真的好酷(注意,这里画面隔开了)。这样的书,请多多欣赏、细细品味,如果愿意,就深深挖掘吧。


4.《雪人的故事》
动画电影般的无字书

《雪人的故事》,[美]威尔·西伦布兰德,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1月版。

有一类无字书,用动画电影般的分镜表现故事情节,本书就是这样的作品。全书由清晰的时间线和故事线串联而来,结合温馨的色调和圆润的角色,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氛围。当然,悬念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读到最后,我没忍住为巧妙的书名拍案叫绝,更为这个发生在冬夜的暖心故事感动。这是一本绝佳的睡前读物,虽然孩子可能会要求你讲一遍又一遍……

《雪人的故事》内文书影。(作者提供)

在读过这本2018年出版的书后,我没想到这本书自营店已不再销售,也很好奇为何至今只引进过这位作家的一本书。 曾有质疑,有动画了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地看书呢?阅读与看电视有本质的区别:阅读需要我们通过图画、文字或朗读的声音,在大脑中主动地建构情景,是主动加工的过程。相对地,电视或广播中播放的画面与声音,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要读书的理由之一吧。


5.《一个下雨天》
拥有多重魅力的绘本



《一个下雨天》,[美]法拉力·戈巴契夫 著,蒲蒲兰 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2010年10月版。

有一类图书,当你读过之后,会迫不及待想要与同伴分享、想给小朋友们读,想去挖掘这位作家更多作品。当读过《红、红、红》和《旅行、旅行》后(这两册目前自营店有售),作者法拉力·戈巴契夫就在我心中占据无可取代的地位。

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在《一个下雨天》中看到不同的内容。有人看到它能让孩子认识不同动物,有人看到它能让孩子学习数字与量词,有人读到了小猪与山羊的友谊,有人为了最后灿烂的阳光而绽放笑容,有人发现版权页就揭示了故事的反转,还有人发现前后环衬的黄色像阳光蔓延……

《一个下雨天》内文书影。(作者提供)

阅读有时是很个人的行为,但亲子阅读却是个交流沟通的过程。或许,在沟通前做好功课和准备,才能将你独特的观点和判断与孩子沟通。

在我看来,戈巴契夫的这三部作品都是值得与同伴和孩子沟通、探讨的好书。


6.《是谁在种树?》
万事万物不再理所当然

《是谁在种树?》,[美] 杰里·帕洛塔 著,[美] 汤姆·伦纳德 绘,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9月版。

虽身在城市,放眼望去也有不少高大树木,你是否曾好奇它们从何而来?书中的图画风格写实又带着一种俏皮,呈现一种偶然、巧合的趣味:蚂蚁为了吃松子,把松子搬运回家,却意外种下了松树;猴子抛接无花果玩,却无意中栽下许多无花果树……

《是谁在种树?》内文书影。(作者提供)

一本书,若能勾起好奇、引起思考,让读者去关注、探究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万事万物,就有被不断阅读的价值吧。


7.《王子的新宠物》
一本让缤纷色彩盛开的绘本

《王子的新宠物》,[美]布莱恩·安德森 著,杨玲玲 彭懿 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年1月版。

我常想,一本童书可以传达多少信息?有多少人能读到这些信息?又有多少人愿意去探索藏在书中的信息?如果只把童书当作幼儿读物,或许对摆在面前的知识宝库也会视而不见。帕斯卡尔说:人是能思想的芦苇,人的生命如芦苇般脆弱,而思想能囊括宇宙。本书无疑是一本值得思考的作品。

《王子的新宠物》内文书影。(作者提供)

故事同样始于封面,在暗淡的画面中,多彩的尾巴像问号,引导读者翻开它。整部作品像是一部完整的电影,每一页都是细节,每一页都无法忽略,特写的画面凸显出了人物的各种姿态与表情,画面的切换自然连贯,紧凑地推进着情节。烟雾的形状,影子的造型,光影的呈现,无不牵动着情绪。

全篇的压抑与紧张感随着文末绽放的烟花一扫而空。色彩之美在这种强烈地对比之下被无限放大,正如书中最后一句所说,“缤纷的色彩永远盛开在整个王国里”,缤纷的色彩也同样盛开在我心间。


8.《谢谢你,小米》
畜牧场里一头牛的一生

《谢谢你,小米》,[日]坂本义喜 原作,[日]内田美智子 著,[日]鱼户修和伙伴 绘,王志庚 译,飓风社,连环画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曾听闻,最好的生命教育是死亡教育,唯有对死亡充满敬畏,才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本书的两位文字作者分别是牲畜屠宰员和助产士。一位为动物终结生命,一位迎接新生。

《谢谢你,小米》内文书影。(作者提供)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随着人类逐渐驯化自然界的动植物,我们渐渐理所当然地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应为人所用、由人左右。人们拥有再多也不嫌多,即使浪费也毫无波澜。

水稻、麦子的生长是生命,鸡、鸭、牛、羊更是生命。我们的生命离不开这些动植物,更应以感恩的姿态,珍惜每一份由它们的生命转化而来的食物。


9.《小驴波克和小兔波利》
幸运是什么?

《小驴波克和小兔波利》,[日]鸟越麻里 著,文纪子 译,晨光出版社,2015年1月版。

这是一本讲述寻找幸运的四叶草的绘本。小兔波利和小驴波克一起寻找四叶草,他们单纯、清新,虽然没有找到四叶草,却找到了幸运与幸福的真谛。在分别时相互道别的那一句“明天见”,正是幸运本身。

《小驴波克和小兔波利》内文书影。(作者提供)

绘本不仅是色彩、线条与文字的结合,纸张同样至关重要。在三浦紫苑的小说《编舟记》中,“纸”的生命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纸”上所承载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字与图画更是不容忽视。如果你也曾触摸过无数不同纸张的绘本却不曾在意,那么现在从一本你喜欢的书开始去关注吧。本书用纸选用了偏黄的暖色纸张,质感舒适柔和不反光,与故事所呈现的温柔完美融合。


10.《乱糟糟的皮克动物园》
一对父子的相似与不同

《乱糟糟的皮克动物园》,[爱尔兰]凯文·沃尔德伦,艾柯 译,花山文艺出版社,2018年8月版。

自然界中不少动物都存在“印刻效应”:破壳而出的小鸭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母亲”身后,模仿“母亲”的行为。但这个故事打破了这个规律。故事里的父亲对未来充满幻想、马马虎虎,却有一个有条不紊、对突发状况也能沉着应对的儿子。这种反差营造的戏剧与温馨在茫茫书海中独树一帜。

《乱糟糟的皮克动物园》内文书影。(作者提供)

在这个有巨大反差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宝贵的人的“可塑性”,这份“可塑性”需要持之以恒地雕琢。不过,纵使有再多不同,串起这个故事的还是父子对动物那一脉相承、如印刻效应般的爱(当然也包括熊猫母女对人类的信任与爱)。


11.《莱瑞就是不一样》
打破常识的“误区”



《莱瑞就是不一样》,[美]约瑟夫·布瑞格斯 文,[英]尼古拉·斯莱特 图,刘宣谷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6月版

我很爱这本书,很爱封面上“不一样”三个大字,也很爱那个背着降落伞的奇怪生物。着重推荐《莱瑞就是不一样》,不仅因为图画美、故事好,还因为书名背后的故事。本书原名是“Leaping Lemmings”,“跳跃旅鼠”,指的是旅鼠会成群结队地跳崖自杀的现象。若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封面上的旅鼠正准备跳崖。人们从这一现象归结出——盲目跟随人群的人终将走向灭亡。

《莱瑞就是不一样》内文书影。(作者提供)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旅鼠成群结队迁徙,是为了寻找家园,旅鼠跳崖并非要自我了断,它们会游泳!因此,本书除了故事中所表达的坚持自我,勇于尝试的主题之外,还多了一重寓意:切勿人云亦云,保持质疑。

撰文/何奇 编辑/王铭博 青青子 校对/刘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大只注册登陆平台_11本被“市场淘汰”,但在图书馆还能读到的好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