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个没读过狄更斯的人相比,一个读过狄更斯的人更难因为任何一种思想学说而向自己的同类开枪。”
——布罗茨基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
约瑟夫·布罗茨基 俄罗斯犹太裔美国诗人、散文家
从创刊至今,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走到了第19个年头。在2023年的起点,我们为读者挑选了27本书作为年度推荐,它们中不少作品相当厚重。我们期待借助阅读,被遗忘在历史各个角落的经验和情绪能够加快苏醒,带我们记录并不平凡的2022年。
2022年,以出版厚重文学传记享誉业界的出版品牌“文学纪念碑”出版书目突破50本,鉴于每本都是大部头,“文学纪念碑”的出版速度不算快,但每一本都以其独到的选书视角和出版质量受到了读者的认可。
我们的年终特别对谈,题为“我们为何需要厚重之书?”。借用活动嘉宾之一、书评人李公明在对谈中所引用布罗茨基与赫拉巴尔的话,阅读“厚重之书”的价值或许在于:“与一个没读过狄更斯的人相比,一个读过狄更斯的人更难因为任何一种思想学说而向自己的同类开枪。”而读一本好书,也会让人走出书斋,走向广场,走进生活。
*文末附对谈活动推荐书单完整版与“时间的眼睛”2022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完整书单链接
分享嘉宾
李公明 知名书评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郑诗亮 上海书评执行主编
罗 东 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
活动主持
魏 东 “文学纪念碑”丛书主编
01
“厚重之书”的判定标准
篇幅并非唯一标准,也非必要标准
对谈伊始,嘉宾就何为“厚重之书”展开了讨论。李公明认为用“厚重之书”而不是“大部头”“经典”这类的称谓来表述阅读非常有意义,因为“重量”在当下是缺失的:“这个时代很多东西已经失去了重量,我们的人生也失去了重量,仿佛这个地球也已经失去了它的重量。”
衡量“厚重”最直观的标准是篇幅,但在李公明的理解中,它不是唯一的标准,更不是必须的:“除了篇幅以外,还有书的内容、思想内涵、经典地位、面向现实和面向未来的开放性的意义等多个方面。”
要列举一本符合上述所有标准的书,李公明马上想到的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李恒基 等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22年10月
《追忆似水年华》从篇幅和地位上来说堪称“厚重”,但更关键的是它的开放性。过去人们曾简单地把《追忆似水年华》看作是个人内心意识流式的追忆,认为它是私密的、个人化的,但李公明后来读到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我们都爱普鲁斯特:28位英美作家解读<追寻逝去的时光>》破除了这一刻板印象。书中很多作者不约而同地谈到,《追忆似水年华》有一个非常宏大的结构,不仅仅面向个人内心,同时也面向现实、面向未来、面向社会。“比方《追忆似水年华》里面普鲁斯特观察了上流社会的生活做派和内心世界。我记得本雅明谈过,普鲁斯特在对上层社会的描述里包含了社会批判性,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讲,我觉得它包含一点左翼倾向的批判性。”
《我们都爱普鲁斯特:28位英美作家解读<追寻逝去的时光>》 作者: [美] 安德烈·艾西蒙 译者:河西 版本:上海三联书店 2010年10月
索尔仁尼琴所著的《古拉格群岛》给予了李公明另一重有关“厚重之书”的阅读体验。全书三卷本140万字,其厚重程度不仅是普通话语中的“厚重”。“有一个研究古拉格群岛的专家,提出了‘规模体量’这么一个概念,来表示这本书的重要性。”
所谓“规模体量”指的是《古拉格群岛》拥有丰厚的内涵,它囊括了苏联司法审判的历史,囊括了一系列社会改造体系诞生、扩张的历史,它在体量上呈现了从俄国到苏联这段历史中根本的断裂性。因此《古拉格群岛》的“厚重”不只因为它的篇幅,也不只因为它的复杂性,更因为它的内容所表达的价值意义,这一意义作用于历史,也作用于某一人群。
除了这样的书目,李公明也把某些讲解“厚重之书”的导读工具书列入“厚重”之列。如由罗伯特·哈钦斯、莫蒂默·艾德勒主编《西方名著入门》,麦吉尔主编《世界名著鉴赏大辞典》。李公明的儿子曾经和他讨论过“牛津通识读本”系列导读书。其中的《维特根斯坦》一册虽然薄,但它不是一本轻、快、浅的书,作者没有被篇幅限定,在书中展开论述谈到了维特根斯坦晚期哲学的创造性。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以“厚度”来判定一本书是否厚重。
李公明最近读完的一本“厚重之书”是“文学纪念碑”出版的《雪莱传:追求》,他评价《雪莱传:追求》是一本青春之书,作者29岁就写完了这样一本大部头传记,并写透了雪莱与政治的关系,这本书帮助李公明跳脱出既往接受史,打破对雪莱的固有认知, 回到真正的雪莱。 《雪莱传:追求》 作者: [英] 理查德·霍姆斯 译者:李凯平 周佩珩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2022年9月
属于“文学纪念碑”丛书“浪漫星云”系列,同系列的有《约翰·济慈传》《沃尔特·惠特曼的美国》
《拜伦传:生活与传奇》《威廉·华兹华斯传》等。
《雪莱在中国(1905-1966)》 作者:张静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8月
魏东补充道,近期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张静所著的《雪莱在中国》,探讨了雪莱在中国的接受史。
02
“厚重之书”的独特乐趣
沉浸其中,要“一”而还‘十’
郑诗亮认同李公明对“厚重”的理解,并补充说对他来说“厚重”还有一个特别的含义——能给到他一个完整的世界,让他沉浸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书虽然不容易读完,但随时捡拾其中的段落,都能获得收获和乐趣。“张爱玲曾经这样描述《红楼梦》,它是一本不管你什么时候拿起来读都是要‘一’而还‘十’的书,给你的永远都比你预期的更多,对我来讲厚重之书一定是这样的书。”
分享中,郑诗亮提到了很多例子。《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这本书他时不时会翻一翻,随手搜索相关音乐听。若是读一本西方音乐概论小册子,他会觉得不过瘾。“一本书如果有非常丰富的细节、深入的论述,然后给你进一步去探究的指引,不管是它的文献、注释也好,或者它里面提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也好,这样的阅读非常快乐。”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作者: [美] 保罗·亨利·朗 译者:张洪岛 / 杨燕迪 / 汤亚汀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6月
《追忆似水年华》对郑诗亮来说是治愈之书,普鲁斯特精准的富有共情力的文字直接诉诸人的情绪,进入小说的世界能够带来抽离的体验,在他看来,以理论化的视角切入普鲁斯特、把小说和时代背景联系进行解读不是不可以,但只有理论化视角会限制对《追忆似水年华》的阅读体验。还有尚小明的《宋案重审》重新梳理了宋教仁案,虽然是一本严肃的近代史研究,却可以当作侦探小说阅读,从中可以获得对于民国历史不一样的认知;库尔提乌斯的《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谈到了欧洲的修辞学,谈到了荷马对于欧洲文学的影响;文学纪念碑的《约翰生传》能读到当时英国文人圈中有意思的细节……郑诗亮提到他不爱读选集,爱读全集,如张爱玲、沈从文、汪曾祺和孙犁全集。他很喜欢《舒芜集》,舒芜的白话文有古文的美感,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舒芜集》 作者: 舒芜 版本: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年12月
陆灏在《担头看花》中写道,“有一次和李先生(前文为李慎之先生)聊天,他问我,钱先生之后,谁最有学问。我是想了一下,说:金克木。李先生表示赞同。过了两年,金克木先生去世了。李先生又问我,金先生之后,谁最有学问。我想了半天回答不上。李先生说是舒芜。再后来,舒芜先生、李慎之先生都去世了,这样的问答也就继续不下去了。”
郑诗亮近期读完的“厚重之书”是“文学纪念碑”陀思妥耶夫斯基系列传记的第五卷——《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的巅峰,1871-1881》。书中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深度解读,能极大提升对陀氏作品的理解。李公明补充道这本传记给他带来了非同一般的阅读感受。李公明的个人精神成长史与俄罗斯文学密切相关,70年代他们那代人从车尔尼雪夫斯基起步开始进入俄罗斯文学,后来因为《群魔》转向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曼德施塔姆夫人曾指出,苏俄知识分子缴械投降,放弃道德标准和全人类的价值,正是抛弃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结果。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的巅峰,1871-1881》 作者: [美] 约瑟夫·弗兰克 译者: 戴大洪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2022年3月
“文学纪念碑”系列丛书
03
“厚重之书”的价值意义
引领后世的讨论方向,为研究打下基调
讨论中,罗东认为除了篇幅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外,能够称得上“厚重”的书是回答了一个所处时代问题的书,并影响后世的问题讨论,或者打下研究的基调。
他最常看的“厚重之书”是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后面临许多资本主义制度问题,马克斯·韦伯和卡尔·马克思一样,对那个时代的基本因素做出阐释。“《经济与社会》在我们今天看来都算不上专著,而是给同行、学生的教材。但它跟后来的教材不一样,它站在现代社会刚刚开始的起点去探讨整个社会是如何卷入理性化过程的,这些问题是它开启的,具有开创性。”后世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与罗伯特·K.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都是对韦伯的回应,也都很厚重。
《经济与社会》 作者: [德] 马克斯·韦伯 译者:阎克文 版本: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10月
罗东也提到了能作为“厚重之书”的全集。如经济学家孙冶方的全集,囊括了他的杂文、书信、学术写作,这样的书没有统一的逻辑,却可以走进了解一个人。“比如去了解孙冶方在上世纪80年代如何理解商品经济,我们如何走上商品经济道路?你可能需要了解他的人生,了解那个时代,了解他对社会的看法,才能感受到他当时的纠结和痛苦。”
《孙冶方文集》 作者:孙冶方 版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8年1月
从读者个人的角度出发,也许还有一类个人化的“厚重之书”,即需要调动情绪,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卒读的作品。对罗东自己来说《包法利夫人》是这样的书,它并不厚,书的前半部分很快就就能读完,但后半部分对他来说即使知道结局也很难看完。
谈到近期读完的“厚重之书”,罗东提到了《激情、技艺与方法:比较政治访谈录》,两位作者对谈了一系列政治学者,讨论他们自己的研究和灵感来源。“我最近打算重读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的《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和《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他的这种写法,让我在想今天的学者有无可能写‘厚重之书’?”罗东认为难度很大,因为基本问题在前人那里已经得到了阐释,后世研究者只能找一个小切口展开论述,那种接近“百科全书”式的书写很难做到。
《激情、技艺与方法:比较政治访谈录》 作者: 赫拉尔多·L.芒克 / 理查德·斯奈德 译者:汪卫华 版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2年1月
《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 作者: [英] 彼得·沃森 译者:张凤/杨阳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9年10月
04
“厚重之书”的出版探索
好书会让人走出书斋,走进生活
在魏东的印象中,大概在2010年之后,各大出版社、出版工作室开始译介大量厚重之书。“文学纪念碑”侧重文学传记,在中国世界史相关的作品更受欢迎,如后来崛起的品牌“甲骨文”,其出书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在魏东看来推动了世界史的阅读风潮。之后诸如汗青堂、好望角、守望者、艺文志eons、理想国M系列等都是业界知名品牌。
魏东主理的“文学纪念碑”自2009年开始至今已经出版了超过50本书,主攻作家传记,这些传记通常由每个领域的顶尖研究者来撰写,不仅讲述了作家的生平,对作家的作品也有全面细致、富有洞见的解读,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切入作家所处时代的文学、历史、思想体系。译者也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或者外语翻译科班出身。
系列丛书出版的速度不算快,因为书的篇幅都很长,翻译、编辑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编辑的过程中更多的感受是愉悦。工作中能感受到作品带来的启发,也能在读者的反馈中获得滋养。当书做好进入市场,受到一些媒体的关注和推荐后,大家会疑惑这样的书真的会有人读吗?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价格和体量都可能会对购买和阅读造成障碍,魏东坦言“厚重之书”并不好卖。
魏东说出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如今《纳博科夫传》《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卡夫卡传》等多部传记都获得了读者的认可,看到读者动情的反馈可以不断驱动编辑坚持进行手头的工作。
《纳博科夫传》 作者:[新西兰] 布赖恩·博伊德 译者:刘佳林 版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2019年7月
“文学纪念碑”系列丛书
《卡夫卡传:关键岁月》
作者: [德] 莱纳·施塔赫
译者:黄雪媛 / 程卫平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2022年4月 “文学纪念碑”系列丛书
《卡夫卡传》为三部曲,《卡夫卡传:关键岁月》为第二部,第一部《卡夫卡传:早年》于2022年出版。
郑诗亮补充推荐了一些出版社出版的厚重之作:由后浪出版的吉尔伯特·海厄特的《古典传统:希腊—罗马对西方文学的影响》,由世纪文景出版的约翰·埃德温·桑兹的《西方古典学术史》。这类书出版后,有人提出它们在西方学术界有过时之嫌,但郑诗亮认为这类书的翻译出版帮助建构了中国对西方学术研究的基础“语法”体系,把这些功课补足之后,才能谈得上做深入的原创性研究。除此之外,郑诗亮还推荐了“守望者”系列的西方作家访谈录、艺文志eons的《本雅明传》、世纪文景出版的彼得·盖伊的《布尔乔亚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法国文化史》。“《布尔乔亚经验》对任何一个关注西方世界19世纪文化、艺术、社会发展的读者都会有帮助,《法国文化史》是我最近10年看到的意义最为重大的西方文化史专著。”
《布尔乔亚经验1:感官生活》 作者: [美] 彼得·盖伊 译者:赵勇 版本: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9月
《布尔乔亚经验》为五卷本,该版本如今已出版第一卷
“感官生活”与第二卷“黑衣爱神”。
《法国文化史(卷一)》 作者: [法] 让-皮埃尔·里乌 / 让-弗朗索瓦·西里内利 译者:杨剑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
《法国文化史》为四卷本,分别为“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启蒙前夜”“启蒙与自由: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大众时代:二十世纪”。
李公明补充讨论了世界史出版现象。他提到有人统计过近十年来关于“第三帝国”历史的著作有上千种,这个数据可能有些夸张无从证实。在这个出版浪潮中,理查德·J. 埃文斯“第三帝国三部曲”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很珍视这一类的出版,这些作品进入我们个人的思考,影响着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
《第三帝国的到来:第三帝国三部曲01》 作者: [英] 理查德·J. 埃文斯 译者:赖丽薇 版本:理想国 | 九州出版社 2020年2月
“第三帝国三部曲”分别为《第三帝国的到来》《当权的第三帝国》《战时的第三帝国》。
郑诗亮也提到关于“第三帝国”前后有很多有意思的出版物,往前推到一战时期,往后看二战后的德国。这方面他推荐亚当·图兹的《滔天洪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秩序的重建》和托尼·朱特的《战后欧洲史》。这一类书配合起来看,能看到欧洲发展的清晰脉络,给予我们很大的思考空间。
李公明说,托尼·朱特的《战后欧洲史》在他看来是同类主题中最好的作品。“我比较过关于战后欧洲的历史叙事,他的宏观与微观的结构、他作为历史学家对史实的把握都非常精准,所以读起来永远不会过时的,真的读得会让你跳起来。”读“厚重之书”也许会给人一个感觉,读得越多,越沉浸于书斋。李公明认为完全不是。“赫拉巴尔
(捷克作家)曾经讲过,好书——当然我理解之中‘好’也是厚重之书的标志之一——读完以后会令你想走出书斋,走进广场。”读了好书以后并不会成为所谓的“书呆子”,它们会让你更明白,需要走出去,走到生活中去。
《战后欧洲史》 共四卷本 作者: [美] 托尼·朱特 译者:林骧华等 版本:三辉图书 | 中信出版社 2014年9月
05
“厚重之书”的读者接受
关于出版选题与媒体年度评选
在图书策划阶段,图书编辑也会把读者接受度作为衡量选题价值的因素之一。魏东曾出版过理查德·艾尔曼的《奥斯卡·王尔德传》,这本书曾获得1989年普利策传记奖,作者艾尔曼是牛津大学传记研究学者和传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在中国读者中有很高的知名度,这种书在出版策划阶段,编辑会对销量有一定的预期。
虽然“厚重之书”有一定的接受门槛,但有些书推出之后也获得了相对不错的销量。比如启真馆的《维特根斯坦传》,魏东提到这本书是学术畅销书,启真馆的《休谟传》《罗素传》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维特根斯坦传》应该是所有哲学家里面最具网红属性的人之一,传奇故事比较多,很有吸引力。”郑诗亮补充说。 《维特根斯坦传》 作者: [英] 瑞·蒙克 译者:王宇光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1年6月
在助推读者接受度的过程中,媒体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每年年终,各大媒体、平台都会推出推荐书单,嘉宾们在对谈中讨论了媒体选书的标准。
郑诗亮作为书评编辑,在日常处理各种稿件的工作中,会首先关注他信任的书评作者关注到的书目,在此基础之外,自己也会进行广泛阅读,在不断地比较中进行筛选。“每天处在一个不断地翻书的过程中,就会处于一种高度的敏感状态,会自觉不自觉地比较各种书。”他在2022年的一次年终评选中推荐了林白的《北流》,阅读时能一下子从很多其他无甚可取之处的小说的平庸的语言、乏味的修辞和平板的结构中跳脱出来,给人以惊喜。
《北流》 作者:林白 版本: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7月
罗东提到他作为书评编辑在挑选推荐作品时,最重要的是书的质量,不会特意关注书的篇幅。在具体筛选过程中有很多基于公共立场的考量因素,比如某本书对于读者阅读的意义,比如某本书是否需要特别的推荐让更多的读者知晓,比如某本书是否因具有收藏价值定价过高而不适合对大众读者进行推荐。但经过多轮筛选后,最终入选的仍有很多厚重之书。
李公明自陈并非专业工作者,仅对年度图书提出他个人的看法。他认为“年度之书”需要跟这一年读者的阅读语境,与国家和社会存在真实的联系,“这是一个真实的年度,而不是一个日历上的年度概念,我心目中的年度之书,应该跟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年度语境有血肉般的联系。”其次关于年度之书的生产机制,李公明认为或许还缺少一个能反映不同小众阅读群体的年度之书的推选渠道。每个小的阅读共同体推荐的年度之书,想必和大众阅读兴趣有很大的不同。把这些汇集到一起或许可以产生一个更丰富、有更多人参与的书单,能更反映当年的阅读生态。
最后,作为教师的李公明补充谈到,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学生缺乏对厚重之书的阅读。他希望文化界和出版界能够把年度之书、厚重之书的推介延伸至校内的学生。李公明曾在悉尼大学附近的一家书店买到一套1981年出版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后来发现这套书的后面盖着一个印,这个印迹告诉读者这套书其实是英国一个中学历史课程奖励的礼品。李公明建议寻找渠道把书送到中学里的图书室,这样做或许比普通的宣传推广更有意义。
///
完整活动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收看直播回放
【“厚重之书”特别对谈嘉宾推荐书单】
1.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无特定版本
2. 安德烈·艾西蒙《我们都爱普鲁斯特:28位英美作家解读<追寻逝去的时光>》,上海三联书店
3.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群众出版社
4. 罗伯特·哈钦斯、莫蒂默·艾德勒主编《西方名著入门》,商务印书馆
5. 麦吉尔主编《世界名著鉴赏大辞典》,中国书籍出版社
6. 布赖恩·博伊德《纳博科夫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文学纪念碑丛书
7. 约瑟夫·弗兰克《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文学纪念碑丛书
8. 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 陈丹青《陈丹青音乐笔记》,上海音乐出版社
10. 尚小明《宋案重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 库尔提乌斯《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12. 沃尔特·杰克逊·贝特《约翰生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纪念碑
13. 孙犁《孙犁文集》,无特定版本
14. 舒芜《舒芜集》,无特定版本
15. 陆灏《担头看花》,上海文艺出版社·草鹭文化
16.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无特定版本
17. 孙冶方《孙冶方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
18.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李健吾译本
19. 李健吾《福楼拜评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 理查德·霍姆斯《雪莱传:追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文学纪念碑丛书
21. 张静《雪莱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22. 文学纪念碑·浪漫星云系列:《威廉·华兹华斯传》《约翰·济慈传》《沃尔特·惠特曼的美国》等(《雪莱传:追求》也属于浪漫星云系列)
23. 约瑟夫·弗兰克《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五卷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文学纪念碑丛书
24. 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无特定版本
25. 赫拉尔多·L. 芒克、理查德·斯奈德《激情、技艺与方法:比较政治访谈录》,当代世界出版社
26. 彼得·沃森《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译林出版社
27. 彼得·沃森《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译林出版社
28. 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29. 罗伯特·K.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30. 吉尔伯特·海厄特《古典传统:希腊—罗马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后浪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1. 约翰·埃德温·桑兹《西方古典学术史》,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32. 霍华德·艾兰、迈克尔·詹宁斯《本雅明传》,艺文志eons | 上海文艺出版社
33. 彼得·盖伊《布尔乔亚经验》,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34. 让-皮埃尔·里乌、让-弗朗索瓦·西里内里《法国文化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5. 理查德·J. 埃文斯《第三帝国三部曲》,理想国 | 九州出版社
36. 乔纳森·斯珀伯《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中信出版社
37. 亚当·图兹《滔天洪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秩序的重建》,理想国 | 中国华侨出版社
38. 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中信出版社
39. 瑞·蒙克《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40. 瑞·蒙克《罗素传》,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41. 欧内斯特·C. 莫斯纳《大卫·休谟传》,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42. 理查德·艾尔曼《奥斯卡·王尔德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文学纪念碑丛书
43. 莱纳·施塔赫《卡夫卡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文学纪念碑丛书
44. 安娜·萨基扬茨《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文学纪念碑丛书
45. 昆汀·贝尔《维吉尼亚·伍尔夫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文学纪念碑丛书
46. 查尔斯·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无特定版本
47. 道格拉斯·欧文《贸易的冲突》,中信出版社·比较
— 运营团队
策划执行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文学纪念碑
速记整理 黄屏 姚春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营销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大只注册登陆平台_看完这场分享,在新年阅读计划里添加一长串“厚重之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