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总斌1930年生于江苏苏州,后移居北平。长期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尤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法制史研究见长。其关于宰相制度、门阀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研究被认为代表了史学界相关研究的最高水平。同时,祝总斌的研究还兼具深度与广度,他在目录学、文献学、音韵学及历史地理等方面也有所耕耘,对思想史、文学史亦有涉猎。其代表作《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材不材斋文集: 中国古代史研究》《材不材斋文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等成为领域内的经典之作。
1949年,祝总斌考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后留校任教,并于1954年调入北京大学。在长达6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祝总斌因材施教,其培养的多名学生已成为如今中国古代史领域的重量级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帆曾在接受采访时称,对其影响较大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祝总斌,“他的课讲得好,条理性特别强,又有深度,把我从中学的基础研究带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讣告称,祝总斌的研究始终坚持论从史出,从史料解读考证入手,先在史实层面有所发现和突破,然后分析归纳,故常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他曾于生前回忆自己的学思经历时也谈到,治学应从目录学、文献学入手,求得门径;要积累语言文字学和职官、地理等多方面知识,建立广博厚实的基础。他还强调,研究要精细读书,融贯理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同时追求新意,论从史出,没有创见不写文章。
撰文 新京报记者 申璐 编辑 罗东 申婵 校对 赵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大只500最新版本下载_著名历史学家祝总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