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书店·12节虚构的语文课》内页图。
当课堂中的老师与孩子精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到底在读什么?能读懂吗?曾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开设“脏话课”和文学课的冯军鹤,将他的12堂文学课写成了一套虚构作品——《X书店·12节虚构的语文课》。在书中,孩子们围绕着性别、灾难、情感、霸凌等主题,借由文学作品展开讨论。
撰文 | 陈赛
最早认识冯军鹤,是他帮学生给《少年新知》编辑部投了一篇小说,是仿照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写的一个故事。刚看到文章时,我很震惊,不敢相信是一个13岁的孩子写的。而且,这个叫回祖霆的孩子似乎并不算多热爱写作,只是碰巧喜欢养爬行动物而已,所以他将自己的这个爱好编排给了《小城畸人》中一个几乎空白的背景角色。他管这个孤僻的老头叫乔尼·乔斯达,并让他在一场大雨中寻找自己的宝贝宠物,并由此牵引出他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知道,再孤僻的老头也曾经是柔软的孩子,曾经遭受过严重的伤害,曾经渴望爱和温暖,而给予他爱和温暖的,不是他的父母或同伴,而恰恰是一只爬行动物。
《X书店·12节虚构的语文课(全6册)》,作者: 冯军鹤,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4年4月。
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在杂志里开辟“写作实验室”的项目。我们根据每期的杂志主题拟出一些有趣的题目,邀请读者来投稿。但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教读者怎么写作,也不是要在我们的读者中挖掘写作天才,我们想做的,是在读者中撩拨一种热情,这种热情中包含一个少年对世界的独特思考,对自己生命经验的独特表达,就像回祖霆写他的爬行动物一样。
我很喜欢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他说自己的写作分为两种,动机也各不相同。当他愤怒的时候,就写散文;而当他好奇时,就写小说。好奇,在他看来,不仅是认知的维度,也是道德的维度。比起没有好奇心的人,一个有好奇心的人是一个更好的人,因为他能代入他者的视角,去理解别人的感受。
《X书店·12节虚构的语文课》内页图。
在X书店发生的这12节课里,我们看到的就是一群青少年对世界、对他者、对自我的好奇心被唤醒的过程。一个童年被战火摧毁的人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一个人怎样被一个念头困住,甚至捆绑了一生?一个被命运剥夺一切的人在人生最后的瞬间会想些什么?……
如果不是“乔尼·乔斯达”的例子在前,我大概也会怀疑书中的马老师对文本的选择是否明智。约翰·史坦贝克、科塔萨尔、理查德·耶兹,甚至张爱玲,都不是简单的文本,十三四岁的孩子真的具备对这些复杂文本的理解力吗?
这些文本的好处在于,它珍视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并乐于呈现这些个体复杂的处境。人是多么不自知的生物。一个人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而不是那样的选择?人生的各种情境中,是哪些微小的变化影响了我们的选择?这些是书中的少年们在马老师的课堂上不断讨论的东西。
《死亡诗社》剧照。
十个孩子和一个老师围绕文学展开的讨论,被写成一个虚构故事,会让人想到《死亡诗社》。但与那部电影中的基丁老师不同,马老师没有那么强大的人格魅力,她在故事中的存在感并不强,她并没有具体地教给这些孩子什么,甚至在面对他们的困惑时也并不给出什么答案。除了选择文本之外,她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引导这些孩子从他们各自的生命经验中调取能够与这些文本相碰撞的火花。而且,她显然对这些少年理解复杂文本的能力有着充分的尊重和信心。
通过这些文本,这些少年对人生有了更多的理解吗?当然。但我相信他们恐怕也产生了更多的困惑、不解和不确定。而我恰恰觉得这些困惑、不解和不确定是更可贵的。当你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生活时,才算是窥见了生活的真相。正是在对这些不解、困惑和不确定的求索中,我们的心灵一点点变得更加丰厚、开放和明智。
撰文/陈赛
编辑/王铭博
校对/柳宝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陈赛:如果你感到困惑,请珍惜你的困惑_大只500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