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只500登录_何为好的绘本编辑?把还不存在的东西勾画出来|绘本观念谈

在资深童书出版人、童书创作者叶俊良的作品《我在法国做图画书》中,他谈及了自己做绘本过程中发掘、扶持创作者的经历。

对于叶俊良来说,绘本创作者只有纯熟的绘画技巧是不够的,编辑要能观察绘者对故事是否有更深的洞察。同时,他也强调了编辑所需要具有的敏锐直觉和人格力量:“艺术指导和创作者一样,要能看见还不存在的东西,把它勾画出来,让双方了解前进的方向,并热情地把自己最好的一部分贡献出来。”

《我在法国做图画书》,作者: 叶俊良,出品方: 魔法象童书馆,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3年11月。

绘本编辑如何

选择创作者?

如果没有好的作者,编辑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米,巧妇无论如何也巧不起来。我们也可以把编辑想象成冲浪选手,一个欠缺才华或功力的作者像是没有浪的海湾,在那里,编辑是完全没有展现能力的机会的。这是为什么好的编辑非常留意能和哪些作者合作,并积极了解作者的特殊性,就和有自信的木匠必须充分了解他所要雕刻的木材的属性,是一样的道理。

从艺术指导的角度来看,好的著者和绘者符合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对文学与人性了解透彻。这一点适用于著者,也适用于绘者。著者不是会卖弄文笔、杜撰故事就可以了,他要写出很多人想看、愿意一看再看的故事。因为是写给儿童看的故事,所以作者不是取材于日常生活,就是创造一个超乎现实逻辑的奇幻世界。这些题材在没有才华与功力的作者笔下可以变得很平庸,了无新意,但是对人性了解透彻的、善于驾驭文字的作者却可以既呈现平凡的主题,又在其中发掘出我们视而不见的非凡的一面,扩展我们的生活经验。

《我在法国做图画书》内文图。

至于绘者,他要具备精确细腻的表达能力,只靠纯熟的绘画技巧并不能成就一位优秀的童书插画家。他是文字的第一个读者,不能大约读懂就好,而是要彻底读懂文字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并非所有识字的人都做得到这件事,这需要文学阅读的能力和素养,而这又与绘者的人生历练脱离不了关系。

一篇好的文章有主次、有节奏、有情感,提供不同层次的阅读乐趣。我收到一篇好的文字稿,交给某个可能合作的插画家读时,不会急着要他画草图给我看。我会请他先告诉我他从文字里读到什么,以便观察他是否有读到故事的精髓。没有图画的文字好比一块建筑基地,上面什么都还没有盖,但是有高低起伏的地貌。我带插画家走进这块基地,用意在于观察他亲近这地貌的方式。

我还是建筑师的时候曾经去苏州造访一些园林,除了美丽的铺地与精致的亭台楼阁之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些园林的地貌。来到某处拾级而上,只需三米的落差就足以让身体感受到在远郊登山的兴味。小石堆高处盖了一座精巧的凉亭,坐在凉亭里可以俯瞰水塘的荷花与游鱼。从凉亭走下来,绕过水塘走上一条曲折的廊道,那廊道竟然也不是平的,而是个缓坡。走在这样一个庭院里,身体的每一处感官都被愉悦地唤醒。这种体验,不要说二维图画,就连照片都很难传达。

如果把整个图画书比喻成建筑空间,文字就好像建筑物起造之前的地皮,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它有高有低、有始有终,我们多走几回就会慢慢地得到一些灵感,知道这里该放个亭子,那里该种棵桂花树,用不留凿痕的方式让来的人走过之后说“好舒服好畅快”,之后还会想走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绘者看不见地貌的特性、优势与限制,他很可能在不适合的地方盖亭子、挖水塘,那亭子再怎么精雕细琢都不能弥补这个错误与失败。如果绘者的文学素养或人生阅历和某一篇文字不同步,他会远离作者本意去发想,使作品变调或变得贫乏。身为编辑,如果我在插画家构思草图之前看到这一点还贸然邀请他为故事创作插图,那我就没有尽到编辑的责任,两位作者没有一个会满意,读者就更不用说了。相反地,如果针对某篇文章,能找到一个兼具文学素养与人生阅历的绘者,那么项目已经成功了一半。

叶俊良。

好的著者和绘者的第二个条件是,除了才华还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自我完善,提升功力。创作者并非每一次都能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很多插画家在变得更专业之后仍然随身携带画笔,不管什么都可以画进写生簿,这就是我要提出的“练习”的概念。

并非人人都要十项全能,有些人只会一项技能,如果能做到第一,那也非常了不起。但是不管在哪一种领域,练习都是不可少的。有一些专业技能可能用到的机会不多,练习仍是养成过程中不可轻忽的部分,因为当你需要用到的时候,临时去学,学不来也学不好。

例如,声乐家有不同的音域,男高音有男高音的音域,女低音有女低音的音域,没有人能够从男低音唱到女高音,不过在他自己的音域里他必须不停地练习,一个人音色好但是音域窄,能够交给他诠释的曲目自然就少了。有些曲目需要音域广、肺活量足的声乐家去诠释,那么有才华又不断在提升自己的声乐家,就比较容易得到重用的机会。不同的作者各有其擅长的主题和表现方式,这是自我特色的一部分。

当出版社收到一篇好的文字作品,编辑必须仔细阅读它的趣味、张力与强度,如果某个插画家的趣味、张力与表现强度都与之相当,便可以考虑让他读这篇文字,并创作插画。一个故事如果要在汪洋书海里脱颖而出,打动读者,需要编辑扮演调音师的角色,为作品定调。文字和插画需要同波长有共鸣,它们也必须和读者同波长有共鸣。编辑需要告诉著绘者,这里快一些,那里慢一些,这里需要多一些温度,那里需要少一些亮度。而有功力的创作者可以配合得上,没有功力的创作者则难以配合。勤练武功的创作者可以很快地调整做法,举重若轻,完成的作品甚至超乎编辑的期待。没有备而未用的武功的创作者,如果需要举五斤的地方他只举得起三斤,做起来就会觉得很吃力,也会觉得编辑在找他麻烦。

绘本《花木兰》内页图。

在创作一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和编辑交换意见、修改书稿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因找不到类似叙事的立足点这样的关键要素而一改再改则不是创作的常态,这很可能是因为当初彼此选错了人。

作者寻找出版社出书需要花费很多心血,而一旦找到合适又愿意合作的出版社,应该放心让出版社发挥专业所长,把一本书编辑到比他想象的还要好。有一位作者投稿给鸿飞,她对图画感觉很敏锐,但是没有受过绘画训练,也没有绘画功力,我们便着手寻找适合的插画家来参与创作。她不停地给我插画家的名字,我像是在餐馆看菜单,她觉得这些插画家的插画风格符合文字的气质。表面上她似乎在帮助我,实际上我很快嗅到了越俎代庖的意味。作为艺术指导,阅读古今中外不同风格作品的经验让我得以用猎鹰似的眼睛看到文字背后的深层力量。这些力量该用什么方式和插画家及读者发生交流,作者本身不见得是最了解的人。

艺术指导找插画家,不是把他当成作者双手的延伸,要找的是力量相当、音域适合而且音域够广的那个人。如果确定插画家能读懂文字,艺术指导会放手让他自由运用创造力去诠释文字,而不是处处干预他,要求他取悦文字作者。如果插画家自我设限或受作者限制,没有淋漓尽致发挥创作者的能量,我会感到不满。我找他是要他自我挑战,画出能感动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而不是在交作业。

编辑的另一职责:

帮助创作者超越自我

出版社的编辑或许可以帮助作者把平庸的构想变成佳作,但是最大的作用是帮助作者把佳作变成杰作。

创作不能安于平庸,创作讲究卓越。创作者的价值来自他的特色,特色是创作者追求一生的东西。特色为什么重要?因为它是迈向杰作的路径。没有特色,便不成杰作。创作者发展独特的观察世界、描绘世界的方式,耕耘很多年,经过积淀作品变得成熟有特色,人们会捧着钱来请他继续做他自己。他只要做好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发挥出来,那就是他的价值所在。

《花木兰》,作者: 叶俊良 改编,[法]克莱曼斯·波莱 绘,出品方: 魔法象童书馆,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0年7月。

艺术指导和创作者一样,要能看见还不存在的东西,把它勾画出来,让双方了解前进的方向,并热情地把自己最好的一部分贡献出来。艺术指导和创作者必须有共通的语言,才能在一起工作。

我在建筑学院学习到这种语言,它是设计的语言也是创作的语言。一块空地,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建筑师根据业主的客观需要和主观期待,想象一栋建筑物,想象从哪个地方走进建筑物,如何穿越它,这是所谓的动线,即人体移动的路线。我可能还不知道这里应该铺设台阶还是斜坡,应该铺木地板还是大理石地砖,但是我知道应该让使用者从 A 点移动到 B 点,沿途空间有宽窄有明暗有高低,收获一个完整美妙的体验。再比如说隔断。我知道这里要区隔两个空间,但不表示一定要砌一堵墙,它可以是屏风,可以是半透明或全透明的玻璃墙,也可以是及腰或达天花板的书柜等。在方案初始,可能性是开放的。通过一步一步检验并抓稳大原则之后,才能有条理地设计各个细部空间。如果一开始就选择浴室地砖的材料和颜色,结果动线却是乱无章法,让人走进屋子不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这不是一个专业的建筑师该做的事。这种循序渐进的创作方式,可以透过分镜图应用在图画书创作上。

对于故事要怎么讲、每幅图画的大小与构图等问题,编辑和著绘者会有各自初步的想法,大家可以透过分镜图来沟通。艺术指导甚至可以通过分镜图,预先看到图画叙事的弱点,提醒著者和绘者。正常情况下,弱点不会太多,而且经过我的提醒之后,创作者会主动思考,寻找属于他的新的表达方式,不需要我告诉他怎么做。当他找到了解决方式,他会很高兴,也会有成就感。

要帮助创作者超越自我,有一条路径:邀请他通过图文讲一个对他有特殊意义的故事。除了极少数很出名很成功的作家与插画家之外,大部分童书创作者的收入不多而且不稳定,所以不得不去接一些案子或者兼做另一份工作糊口。

创作者有很多故事要说,但他们也知道人一生年光有限,因此总希望在还能创作的时候,把想讲的故事好好讲完。出版社如果能找到方法去倾听、去了解创作者最关心的主题与最想说的故事,而且能把这个故事编辑成一本书,那么他可以相信创作者会奉献出最好的一部分,不计代价去完成作品。这个动力和金钱酬劳所能带来的动力很不一样。如果一家出版社能集结类似“作者不说就不放心去死”的故事,会成为它的特色之一。相反地,如果出版社没有这样的书,那么所出版的书再怎么多,再怎么精彩,再如何畅销,他们的书目也是没有灵魂的。

原文作者/叶俊良

摘编/王铭博

导语校对/付春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手机大只500登录_何为好的绘本编辑?把还不存在的东西勾画出来|绘本观念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