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绮靡的紫禁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涵养了北京城的气韵,也涵养了北京城的人,京城的住家户举手投足间的作派与品性最能见出北京的“范儿”。继《京味儿》《京味儿食足》后,京味儿作家崔岱远继续探寻北京的城与人,推出系列作品第三部《京范儿》(增订本),该书已于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11月19日,《京范儿》(增订本)全国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崔岱远与该书的插画作者王蓝缇一同分享了北京这座城市里,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建筑、北京人的五行八作、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以及北京人在找乐呵中所蕴含的真性情。
崔岱远在《京范儿》(增订本)全国新书首发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从咂摸北京吃食的滋味儿到北京城与人的风格气质
崔岱远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他熟悉北京的吃食、旧时掌故,更因身在其中,感受着北京城的风俗变迁。他知道“京味儿”远远不止食物的味道,还有北京生活方方面面那种特有的调性。《京范儿》(增订本)一书从咂摸北京吃食的滋味儿延伸到北京城与人的风格气质及生活方式,用地道的北京话讲述了老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
崔岱远笔下的北京城有青砖灰瓦勾勒出的胡同群,一排排瓦垄犹如凝固的排浪涌向遥远的天际线;前门楼子依然是老百姓心目中北京城的标志;屹立在中轴线与大运河交汇点的万宁桥静静地诉说着光阴的故事……他笔下的北京人体面、厚道,在酒铺里泡到天黑的酒腻子也带着老北京特有的庄重感,每天过来认真地喝酒;幼时上副食店打醋的记忆遥远而清晰,透着醇香、亲切;几辈子都穿着瑞蚨祥青蓝布做的新衣裳走亲访友的老少爷们儿、婶子、大妈,脸上都透着光彩……
《京范儿》(增订本),崔岱远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12月版。
崔岱远心中的“京范儿”大概形成于清末到民国,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人们还到副食店打芝麻酱,家里煤炉子上的水壶还‘呱啦呱啦’地响着;那时候登上钟楼,还能看到结构清晰的胡同群落,筒子河畔还能听到清凉透彻的胡琴儿声。”如今,那种生活方式基本已经消失,唯有北京人嘴边的京腔京韵还在……一种失落与惋惜油然而生。
《京范儿》一书首版于2013年,过去的十年间,北京上下对古都的保护意识和对老传统的重视程度有了飞跃式的提升。胡同不再拆了,民间的老玩意儿得以恢复,一些消失多年的老牌匾又挂了起来……看着北京的新变化,崔岱远动了修订《京范儿》的念头,特别增加了大运河、中轴线、雨燕及京城四时之乐的篇目。在这部增订本中,他既保留了对京城故旧的留恋,更书写了对北京新的期待。
故宫与胡同、四合院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City Walk(城市漫步)”时那些网红的打卡地,更是体现在宫廷与市井的联结中,它真真切切地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里。《京范儿》便是从“气脉”“五行八作”“找乐呵”三个方面书写蕴含在北京城与人中的文化。
崔岱远认为,“对于平地盖起来的文化古城而言,祖宗留下的建筑就是它的气脉”。故宫当然是最为重要的所在。但崔岱远讲故宫讲的可不是人人都讲的大路货,而是那些不留心很难注意到的地方,比如御花园里的琴砖、传说中的密道,以及故宫和周围百姓、普通人家的关系,故宫的文化内涵也在这些不为人所知的细微之处尽显。
作为北京最独特的建筑群落,故宫与胡同、四合院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宫廷里的生活与文化习俗影响着皇城子民生活的细枝末节。民间的溜冰来自清代的宫廷冰嬉,代表民俗的天桥撂跤是从宫里传出来的,精巧的烟壶是在宫里诞生的,就连最接地气的卤煮也是从宫里的苏造肉演变过来的……
对老百姓而言,那些灵动的生活和琐碎的规矩就是文化,他们出于本性的玩乐也是文化。北京人的玩儿,精细、从容、优雅,玩儿花鸟鱼虫、琴棋书画对于北京人来说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那种特有的神采与派头,也是从玩儿中慢慢滋长出来的。
记者/何安安
编辑/张进
校对/赵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崔岱远:地道的“京范儿”到底是什么?_大只500注册平台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