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班宇、岳雯、吴越对谈:文学是否仍能赋予影像心跳?_大只500最新版本下载

作为文学编辑、媒体人的吴越,遇见过太多文学降临的时刻,她着迷于写作者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写作过程和具体生活,开始记录下一个个被写作改变的“人生”,并最终也成为了一名写作者。

1988年,《红高粱》的横空出世,宣告了“第五代”导演以不可阻挡的姿势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潮。而这批导演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与先锋文学写作的密切联系,张艺谋、陈凯歌、李少红等名字,频频与莫言、余华、王安忆、苏童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强烈的化学反应,造就了新时期以来最让人瞩目的文化风景。

而接下来的电视时代里,文学同样未曾缺席,王朔、海岩这样的流行文学弄潮儿,也活跃于长篇电视连续剧领域,诞生了《渴望》《过把瘾》《永不瞑目》等一批铸造国人情感心理结构的经典好剧。

《过把瘾》剧照,1994。

互联网时代降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文学与影像之间,似乎发生了某种变化。算法逻辑、流量逻辑,成为影像作品制胜的武器。而影像中的文学性,在某些人看来,变得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甚至是负累。他们坚信,只要掌控了金钱和技术,就能随心所欲控制受众的心灵。这种心态造成的结果,则是影像类文艺作品水准的空前低落。烂片、烂剧铺天盖地,无所不在,成为每个人都逃不开的噩梦。

物极必反,平台时代的影像创作者也开始反思、觉悟,再一次从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写作中汲取灵感,寻求支持。《人世间》《漫长的季节》等剧热播,文学质地的高下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被吸引,被打动,是因为其中富于文学性的情节与情感。甚至一些爆款短视频也开始注意铺陈叙事、塑造人物,不难发现这些创作者同样深谙文学的奥秘。

我们之所以需要电影,是因为我们要沉浸式地体验我们已知的日常、无常和非常。我们之所以需要小说,是因为在日常、无常和非常之际还有我们所未知的转换方式和转运空间,恰可容下心灵。

——吴越,摘自《必须写下我们:被写作改变的人生》

《必须写下我们:被写作改变的人生》,图书封面。

在谈及近年来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新一波热潮时,《收获》杂志的编辑吴越写下了“文学是电影的心跳”这样的比喻:

“……在此意义上,在已经沉寂了相当一段时期后,文学再次彰显了它之于影视的引领作用,心跳正在复苏。”

吴越是文学期刊《收获》杂志的编辑,也是班宇、双雪涛、郭爽等作家在《收获》发表第一篇小说的责编。吴越的新书《必须写下我们》收录了她关于文学写作领域近十年来的访谈、座谈和非虚构写作尝试,为我们呈现了不同代际、不同身份的18位作家被写作改变的人生现场。

吴越访谈的写作者中,班宇、双雪涛、金宇澄、索南才让等均有文学作品已经或即将被改编为影视剧,与大众见面,接受时代的检视。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个时代文学与影像的关系,文学是否仍然能赋予影像“心跳”?

《漫长的季节》剧照,由班宇担任文学策划。

7月23日(周日)晚19:00,我们特别邀请作家班宇、《文艺报》副总编岳雯,与《必须写下我们》的作者吴越一起做客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客厅,就上述话题展开对话,并谈谈他们以文学为志业的生活。

文学是影像的心跳

《必须写下我们:被写作改变的人生》


新书分享会

嘉 宾

班宇

作家

岳雯

文学评论家、《文艺报》副总编

吴越

《必须写下我们》作者、《收获》杂志编辑

活动时间


2023年7月23日(周日)19:00—21:00

直播预约

—— 直播平台入口 ——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各平台直播账号

预约各平台直播间

抖音

——

活动书籍

《必须写下我们:被写作改变的人生》

吴越著;2023年6月;活字文化 |四川人民出版社

运营团队

联合主办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客厅、活字文化

本文编辑 张瑶

海报设计 活字文化

本文校对 柳宝庆

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客厅

隶属于新京报的文化领域垂直媒体,自2003年创刊以来,新京报书评周刊深耕于文化出版动态,向读者提供有关文学、社科、思想、历史、艺术、电影、教育、新知等多个领域的出版动态与学界动态,提供诸如专题报道、解释性报道、创作者深度访谈等深度文化内容。

2019年,新京报书评周刊基于现有内容资源,推出了“文化客厅”系列活动。文化客厅线下活动,旨在通过与读者的真实交流,建构立体的内容传播方式,与真实的个体共同理解并见证时代的流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活动预告|班宇、岳雯、吴越对谈:文学是否仍能赋予影像心跳?_大只500最新版本下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