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在身体层面,现代人更加注重隐私,对于彼此之间的安全距离更加在意,对肢体触碰也变得更警惕;在观念层面,“敏感式阅读”正在西方社会兴起。用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的话来说,适应复杂社会下种种约束的需要,让人类的生活也越来越精致和敏感,社会生活的敏感化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而这也催生了许多当下的难题:人与人之间合理的社交距离究竟在哪里?对语言的敏感保护了少数族裔等边缘群体,但是否可能构成对学术或言论自由的侵扰?“共情”成为敏感社会重要的美德,但对彻底“将心比心”式共情的追求,是否可能反而割裂不同群体对话的场域?当我们对“脆弱”抱以越来越多的同情和包容,主张多将苦难的根源诉诸社会结构,又是否真的能够解救受困于苦难中的个人?
本书作者通过追溯卢梭、尼采、埃利亚斯、列维纳斯、弗洛伊德等多位思想家的理论,发掘他们应对当代问题的智慧。作者的关切超出了一般意义的思想史,而是具有极其鲜明的当下性——从“取消文化”性质的讨论,到“Metoo”运动中社交边界的界定。本书提倡用一种平衡的观念看待现代社会的敏感化,将被割裂的“韧性”与“敏感”重新连接到一起,对这些受到关注的重要议题的讨论贡献了稀缺的常识。
编辑/安也 设计刘晓斐 校对/薛京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大只500注册平台下载_《敏感与自我》|每日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