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维亚《鄙视》:现代人的“爱无能”有多悲哀?_大只500下载

说起意大利现代文学,中国读者很容易想起卡尔维诺。而这期评审团的主角——阿尔贝托·莫拉维亚,与卡尔维诺、夏侠并称为“意大利现代文学三杰”。莫拉维亚的作品冷静审视现代人的情爱世界、失意者的内心世界,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危机。 

 

《鄙视》是莫拉维亚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婚姻危机,讲的是现代人的爱无能。为什么婚姻中会出现那些不对等的身份,为什么有些人无论如何努力还是无法维护婚姻的稳定?该书后被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翻拍成《蔑视》,成为影史标杆。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鄙视》

 

  

 

作者简介: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1990),意大利二十世纪划时代小说家。莫拉维亚22岁时出版欧陆第一部存在主义小说《冷漠的人》,一举成名。20世纪中期,他在全球文坛如日中天,陆续出版了《罗马女人》《同流者》《鄙视》等巨著,冷静审视现代人的情爱世界、失意者的内心世界,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危机,探讨人的行动力、人的责任、人如何能更好地存在。因为他的作品曾被查禁,“莫拉维亚”是他最著名的笔名(真名:阿尔贝托•平凯莱)。 

 

在意大利文坛,他是公认的来不及获得诺奖的伟大作家;诺奖档案披露,他曾获得15次提名。他曾获得斯特雷加奖。是名导宠儿,多部作品被翻拍成影视作品:戈达尔翻拍《鄙视》,贝托鲁奇翻拍《同流者》,达米亚尼翻拍《愁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德西卡翻拍《乔恰里亚》等。他的作品,对意大利的语言、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3年,他以崇高威望当选欧洲笔会主席,并任欧洲议会会员。 

 

评审员  001 

iliket 

理想的,尘世的 

 

这本书摆在我的面前,一行一行的字看得很快,文字本身没有什么晦涩的地方。这些文字是一个叫里卡尔多的意大利男人以“我”贯穿的回忆,他是故事的主人公,以文艺创作为寄托。这些独白主要是他创伤性的自我剖析,包括各种感官和情绪,他对自身处境的思索,翻来覆去地思索;他努力用他的理性,他唯一的倚靠和骄傲,企图在混沌中解脱。而这不可见的引力中心是他深深的困惑:为什么他深爱的妻子不爱他了,不仅不爱,还鄙视他。为什么,男主不明白,读者更不明白(至少第一遍读下来,顺畅的阅读并不代表顺畅的理解)。这本小说显然没有上帝视角(二十世纪的上帝已隐去?),读的时候最好也不要预设什么(比如:金钱对人关系的腐蚀,工具人;有关,但不是最核心的)。于是,这本书不仅对男主,包括读者都是一场奥德赛,一场探索世界在人内心投射的未知之旅,当然男主显然更痛苦、煎熬。 

 

让我们先来看看男主对妻子艾米利亚的爱。他认为爱情是“两个身体以难以言喻的,近乎精神的方式的结合”。在他眼里,相貌本不出众的艾米利亚“比任何女人都显得庄重”,这种庄重让人联想到奥德赛里的佩雷罗普,是让人尊敬的。而艾米利亚赤裸的身体“又显得那么宽大有利”,在卡普里的沙滩上“似乎大海与天空也把自己的辽阔无际赐予了她”。她的本能是“神秘和难以捉摸的”,显露出自然赋予的力量和美。这样的身体唤起了男主与妻子结合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精神性多过生理性,不是进入她的身体,而是以她的身体为媒介。如果男人期望回到那个永恒的家园,关键在于女人是否愿意给予爱。强迫和赐予的区别在于身体的语言,在于女人望向男人的眼神,这种眼神里是否包含“多情,欲望,崇拜中又伴有无限的感激,迷恋中夹杂着伤感的羞涩”这样的神秘性。由此可以推断,男主的爱是基于一种理想(ideal),孕育在天空,大海这样的神秘自然性和纯洁性中,高悬于尘土之上,是一种神性。他找到了这种理想在人间的投射,他的妻子艾米利亚,尽管这在她的意识之外。

 

而艾米利亚的理想本性,在男主眼里又被另一种力量,世俗的力量扭曲。她对家的狂热和饥渴象征了这一点。是的,女神住在洞穴里,而不是一个需要金钱购买的房子。与爱的眼神相对的是鄙视,更痛苦的在于视而不见。于是尘世间的女人与理想的矛盾在最初的爱消退后无所藏匿:佩雷罗普的坚贞,庄重,智谋扭曲成了尘世投射的无知,粗俗和误解。在理想中坚不可摧的爱情被尘世间种种力量轻易摧毁。如果不是男主坚信艾米利亚身体里蕴含的理想的本性,不难感到一种责难,妙在男主克制而隐晦,只是透露在如果找到了一位跟他“志同道合”又能“理解他的女人”,以及对她出身和文化水平的暗示。 

 

于是,在男主把理性之刺朝向自己,不惜多番痛苦的解剖后,我们终于看到他抓住事情的关键点。我认为在不自我欺骗上,他尽力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奥德赛的第一幕,众神之父宙斯所说的话:“可悲啊,凡人把它归咎于我们天神,说什么灾祸由我们遣送,其实是他们因自己丧失理智,超越命限遭不幸。” 由此,天神认为,人要靠自己的理智来决定行为,欲望超过命限就会遭遇不测。在书的最初几章,里卡尔多已经反省了他的归因,即他把“自己因为贫穷而蒙受的痛苦最后都归咎于那个社会了”,他也意识到自己“把纯粹的个人动机转化为普遍的道理了”。在最后的章节里,我认为他抓住了自身悲剧的核心,并找到了解决之道:“摆脱令人痛苦的低人一等的感觉,是它导致我荒谬的怀疑自己原来就卑微,或者说天性卑微”。讽刺的是,这个解决之道又是有依赖性的,它取决于是否能说服艾米利亚,是否能将艾米利亚带入他的理念世界中,保持和他同样的信念。我持高度怀疑,正如他每次思索将要采取行动时,总会有第二个念头想起,于是,激情变成了冷静。而这一次,男主在安眠药的麻醉下,永远失去了说服艾米利亚的机会,那封原本要从罗马寄出的信永远不会有了。于是男主只能寄希望于理想的下一个转世。 

 

写到这里时,我想引用《关于痛苦的七场哲学课》里,德国人尼采的一段话:“认为痛苦是坏事的,是弱者,因为对他们来说,痛苦意味着羞辱和支配,意味着他们的权力意志的受挫。他们的痛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受到强者的蔑视,因而逐渐认为自己卑微、普通、下贱。所以,软弱的痛苦的人,请勇敢,请坚定自己的意志。”

  

阅读评分:7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2

 陈露

 

需要打破对过往的幻想才能奔向彼此

  

一篇从“我”男主的视角开始的回忆把我们带入一个关于鄙视的故事。书里的鄙视从表面看源于一种“欲求”,埃米丽亚的欲求是房子一个任由她发挥的房子一个让她感到安稳的房子,而“我”是想让埃米丽亚拥有这样的房子以此表达“我”的爱意让她爱“我”。这单纯的欲望下谁都没有错,正如男主所疑惑的明明他已经努力为了她去做工作反而得到一句“我不会爱你了,我鄙视你。”这种鄙视背后隐藏着种种矛盾。

 

人与人之间是截然不同的,正如男主与女主的家庭、教育、职业背景等等,在结合前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书里有一段男主对女主背景的回忆描写很精彩,里面夹杂着客观事实,同时还有男主对女主阶层主观评价,比如他说“埃米丽亚是在贫困中长大的,所以在文化教养和思考方式上几乎是个平民女子;跟某些平民女子一样,似乎处处标榜自己的所谓的见多识广,以至于有时执拗得近乎愚蠢,至少是思想狭隘。”这里的描写体现了男主那样的一个阶层对女主的认识。同时这样的不同导致双方都有不同的主观偏见,这样的偏见是早就存在与两人之间、甚至是横亘在两人婚姻中,这样各异的个体结合在一起生活是极为困难的。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破解呢?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理解如何才能发生呢?我想除了我们常常会说的包容、换位思考、坦然接受等,其实在这之外我们必须要经历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是全然的抛弃自己固有的偏执、幻想、白日梦、欲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掘到彼此真实心灵相通的瞬间,正是这些及其珍贵的瞬间让我们一步步走向彼此拥抱彼此接纳彼此。 

 

文中对“我”的自我追问篇幅很多,“我不停追问“她为什么鄙视我?为什么不在爱我?”通过“我”自己的心理描写和揣测埃米丽亚的想法来不断印证“我”的想法,由于是“我”的回忆因此文中缺少埃米丽亚的自我独白,而只能看到她的直观的行为和琐碎的话语。因此我们能看到关于埃米丽亚的形象是比较模糊的,她始终与我们保持着一种疏离感我们无法走进她的内心,这种距离也让“我”感觉到她是很难沟通交流的一个对象,她总是什么也不说,脸上挂着寡淡不欢的神情。 

 

那么她真的如此吗?她真的就无话可说,拒绝一切表达隔离自己吗?我想不是的,她肯定曾经有过努力,在心里有过挣扎,为如何对男主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痛苦过,我们一定忽略了这些,这些细微的细节也许连男主也没有看见。这些错过了的、被忽视了的表达需求,渐渐转变成了一种人们自以为不在重要的事,但这并没有消失,而是换成了淡漠的态度或是愤怒话语。这种转变过的态度往往让别人误解也让自己离自己真实想法越来越远。埃米丽亚曾在男主不断逼迫下说出这样一句话“你就是这么一个人,你怎么做也无法改变自己”,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对人所造成的压迫感、无力感,她何尝不是在承受着呢? 

 

 “最后大海吞噬了我们。”——但丁 

 

阅读评分:8.9分(满分10分)

综合意见

  

综合评审员的意见,《鄙视》得到了7.9分(满分10分)的评价。“你为什么鄙视我?”男主人公贯穿故事的追问也带动读者去追寻一场失败婚姻背后的根源。有评审员提到,本书对男主和读者都是一场精神奥德赛,一场探索世界在人内心投射的未知之旅。《鄙视》的情境和细节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找到,故事中的人物在每个读者心中又呈现出个人化的特点。两位评审员都提到,《鄙视》提供了一种男性视角下的婚姻与爱情,这既是本书的特色,也让读者意识到视角的局限性,联想和反思淹没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独白。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莫拉维亚《鄙视》:现代人的“爱无能”有多悲哀?_大只500下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