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来自一位童书作者的创作记_大只500首页

卢姗说自己的童年平平无奇,好奇心萌发反而是在成年以后。她的好奇心把她引向了太阳系的星球。她以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这八个星球的真实环境为基础,通过居住在不同星球上的八位外星小朋友的八本日记(现已出版三本),在真实的天文学基础上展开宇宙大想象。她介绍的是科学,但是根据这些行星的特点用文学的手法创作了每个星球的故事。

“外星人日记”之《洞洞星球暴露了?》《逃离黑金刚星球》《去旅游星球度假》,卢姗 著,梁雨晨 绘,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6月版。适读年龄6-10岁。

 

科学与文学很多时候是矛盾的,查尔斯·达尔文曾在自传中写道:“很多年来,我竟无法忍受去阅读哪怕一行诗句……我几乎也失去了绘画和音乐的兴味……我的头脑好像变成了某种机器,专门把大量收集来的事实加工研磨,制成一般的法则。但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这必然会引起我头脑中专门激发高尚审美兴趣的那些区域衰退的呢?”

 

在童书中,介绍科学的书与讲述虚构故事的书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有些孩子是难以同时爱上这两类书的。对于非虚构的创作,特别是化学、物理这类来自西方自然科学中的知识,引进版童书则尤其之多,卢姗作为国内原创童书作者,创作这套“外星人日记”非常有勇气,不仅因为她选择了一个原创童书中还没有被彻底开发的领域,也因为她想把科学和文学进行糅合,让孩子通过阅读有趣的故事记住易混淆的月球和除地球以外的七大行星的特点。对于爱读故事的孩子来说,它有故事性,对于爱读科普的孩子来说,它有科普知识。那么她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写作尝试呢?

撰文 | 卢姗

“外星人日记”是我人生中一场美丽的意外。但凡按照正常的轨迹行走,就算是地球爆炸、宇宙放假,我——一个成绩平平的文科生是怎么也写不出一本和天文有关的童书的。

卢姗和“外星人日记”。

和外星人的故事开始于我的26岁

 

我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小乡村,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远方,“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天文学家”也绝不可能从我口中说出。到10岁左右,我每天都觉得数学好难好难,难到就算天天低头写作业,抬头看天花板,也考不出好成绩。在小时候的全部记忆里,我好像真的没有认真抬头看过星星。

 

和90%的地球人不同,我的好奇是从长大后开始的。长大前的我在小心翼翼地学当一名及格的地球人,学成后反而放松下来,开始好奇起地球上的一切:好奇与我不一样的蓝眼睛、黄头发的地球人的生活,于是在读书时鼓起勇气,主动和他们交朋友,一起用蹩脚的外语交流、一起跳非洲舞蹈;好奇地球上的另一种生命,来到北京后开始跟着观鸟人跋山涉水,只为习得闭眼听声辨鸟的绝技;好奇人类的出生与生命的缘起,于是写了绘本《妈妈的魔法肚子》…… 

 

我听过很多作家的分享,讲自己的灵感来源于快乐轻盈的小时候。而那些本应在童年生发的大把大把的灵感与好奇,全堆在了我的20岁。

 

和外星人的故事开始于我的26岁。我偶然关注了一位远方的朋友,他有着很普通的职员工作,有着譬如游泳这样很普通的兴趣爱好。可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球人,夜幕降临的时候,却会搬出一架气势十足的天文望远镜,抬头看星星。

 

他搬出的那台望远镜让我好奇的心怦怦爆炸。在我26年的地球生命里,一直以为只有像伽利略那样遥不可及的人才会使用望远镜。他是厉害的天文学家吗?不是。他是优秀的宇航员吗?也不是。原来,世界上除了我和伽利略,还有第三种人,他和你我一样普通,身上却闪着光。

 

因为这位来自远方的陌生人,我悄悄地想,也许我可以用我的好奇心,为小朋友出版一本和天文有关的童书。

我开始抬头看星星,结识学天文学的朋友,操心起天文学家关心的事,假装自己是忧国忧星的宇宙诗人……就这样,在茫茫科普文章里,我恰恰被“如果木星上有外星人,那他一定是胖胖的、扁扁的。因为木星气压很大,他们会被压扁,只能缓慢移动……”这句话吸引,大脑就像充了电一般。我知道,我的灵感来了。我的脑海里自动出现了木星的外星人,他们在和我say hi,向我介绍他们的地盘。

 

那时的我根本没想过,后来敲出八本外星人日记的人会是自己。除了写故事的人,我的另一个身份是邀请别人来写故事的童书编辑。外星人的故事当然要找厉害的天文学专家来写。天文学的神秘高远和童书的趣味灵动,似乎很难让两者关联起来,可这却是我想尝试的创作内容,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创作一个适合他们的浪漫的宇宙。我开始往家里搬砖头一般厚的天文书,开开心心地打开,却伤心难过地合上。专家们写的专业术语,光秒、光年,还有那些理论图表,我一个都看不懂,好像又回到了当年蠢笨的自己怎么也学不好数学的场景。

 

在外星人故事里放弃加入艰深的科学也许是最轻松的选择。毕竟,远离小朋友的科学不是我的初衷。济慈说过:“科学将剪断安琪儿的双翼,用规则和准线打破所有的秘密,把幽灵赶出天空,把地精赶出洞府,把天上的彩虹拆散,叫它们永远不再编织。”

 

但嘻嘻哈哈打着科学外衣的外星人故事也不是我心心念念的。科学之于专业人士是知识与学习,于我却是感受和体验。我从中感受到别样的浪漫与惊奇,更有一往无前的壮阔和对生命的敬畏,我希望把这种化石一般存在心里的感受和小朋友一同分享。也许,只有我自己才能写出基于科学想象的“幽灵、地精和外星人”。

 

我开始认认真真假设外星球上存在外星人,和这些外星人所在的星球——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一个又一个地建立情感联系。虽然当下地球被证实是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但我仍选择以外星人的视角讲故事。因为复杂艰深的科学可能让孩子远离宇宙,外星人却会永远吸引他们探索宇宙。

 

我开始钻研砖头书、去天文馆、看纪录片、请教厉害的地球人,整理出会让人惊掉下巴的科学真相,再用我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本领,为它们匹配出天马行空的故事。 

 

 

比如我们都知道月球的引力很小,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基于这一科学知识点,我干脆让洞洞星球(地球人口中的月球)举办了轰动太阳系的第3598届星球运动会,重点描述了飞篮这一兼具地球和太空风格的运动,也让小读者有一种别样的太空体验。 

 

再比如金星的环境极其恶劣,高温高压、雷电和酸雨常相伴,所以我在《逃离黑金刚星球》中创造了“太阳系灾难逃生演习”,宇宙消防员、宇宙保安、宇宙警察等外星人身穿特级防护服,脸戴防毒面罩,来到灾难的天堂黑金刚星球逃生演习,只为保卫各大星球安全…… 

 

 

这个过程就像是筛豆子,一遍又一遍地筛出太硬太难的科学豆子,再把留下的科学豆子用“幽灵、地精和外星人”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煮软……

 

不过,并不存在的外星人可能造成文学创作和科学事实的出入。月球上没有嫦娥,外星球上也没有外星人,我想等孩子们爱上外星球后再告知真相。我借着外星人的故事,期望小朋友好奇外星球,爱上宇宙;我邀请天文专家施韡老师入戏,“捡到”这些“太空日记”,希望小朋友了解科学真相,让他们知道我们感受到的浪漫惊奇的太空是在理性钻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来的。

 

我喜欢在夜深人静时打字,合上电脑后尽管疲惫,但只要抬头看到月亮就会有着满满的成就感:我现在看到的月亮和以往任何时候的月亮都不一样了,那么,看完外星人日记的小朋友眼中的月亮也会和他以往任何时候的都不一样。他们会不会和我一样,想象外星球上外星人的生活,思考地球以外的宽广?我想一定会的!

 

宇宙是由好奇构成的。26岁才认识星星的我祝愿所有的地球小朋友怀抱好奇之心,敢于做白日美梦,成为地球上的第三种人,宇宙中一粒最特别的尘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好奇心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来自一位童书作者的创作记_大只500首页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