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沁平:虚拟现实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平台_大只500注册页面

在9月4日下午举行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主论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沁平在“虚拟现实:文化产业发展新平台”主题演讲中指出,虚拟现实是学科高度交叉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辐射性强大的应用技术,VR+已成为发展趋势。

 

 

在论坛现场,赵沁平首先讲解了科技推动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的发展历程。从“学富五车”时代的竹简、兽骨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呈现平台不断得到改变,而虚拟现实(VR)正是当下拥有着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虚拟现实(VR)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相关科学技术,生成与一定范围真实或构想场景在视、听、触觉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装备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产生亲临相应真实或构想环境的感受和体验。在虚拟现实之外,还有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在当下,虚拟现实都有哪些应用,与文化产业又有哪些结合呢?赵沁平以文化领域为例进行了具体介绍。

 

赵沁平表示,VR技术在文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让博物馆摆脱了实体场馆的限制,增强了文物展示,也扩展了观众的体验维度;在文旅行业,VR引导场景游览、增强内容呈现,创新数字文旅体验模式。未来,VR技术将随着文化产业更快地融入大众生活,颠覆传统的观览模式,为观众带来新场景、新体验,也将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VR新兴产业。

 

在文博领域,以展示呈现华夏考试历史与精粹,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主要功能的中国考试虚拟博物馆正是虚拟现实与文博产业结合的产物,这个博物馆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建构,并没有实体馆。上个月结束展览的首都博物馆“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也是虚拟现实与文博产业的结合代表,这一展览通过虚拟内容增强实体文物展示,创新了实体博物馆文物呈现的方式。

 

华为AR地图敦煌、云南滇越铁路——碧色寨车站的VR重建等,则是虚拟现实在文旅产业的应用,通过虚拟内容引导场景游览,增强内容呈现,创新了数字文旅的体验模式。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历史遗迹的VR化,再现了历史场景,使得游览者可以进行事件沉浸式体验。

 

在演出和出版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与表演的结合可以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虚拟现实环境下的实时电影创作,可以让创作者摆脱鼠标与键盘的PC模式,在沉浸式三维空间,通过自然交互,直接创作动画场景与角色;AR图书则是虚拟现实与出版的结合,比如儿童教育类AR图书和工程训练类AR图书,将数字内容与实体书结合,丰富书籍内涵,扩展图书功能,提升图书的观看体验。

 

 

虚拟现实在文化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它同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此外,在演讲中赵沁平也提到了VR文化产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各类数据资源的获取,以及多源数据、模型的融合;VR、AR的高性能、轻量化与低成本;自然化人机交互机制与交互设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人的行为模型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赵沁平:虚拟现实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平台_大只500注册页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