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适合阅读什么书?如何选书才更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发展阶段,如何指导儿童进行阅读?应该如何培养儿童阅读兴趣、提升儿童阅读力呢?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说,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6月19日,《中文分级阅读文库》全套系在北京发布。在发布会现场,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聂震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果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瞿洪斌,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刘颖等围绕中文分级这一话题展开了探讨。
所谓分级阅读,指的是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选择、提供适合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读物,并指导儿童阅读的一种方式和促进手段。如蓝思(Lexile)、指导性阅读分级体系(Guided Reading)、阅读促进计划(Accelerated Reader )、阅读发展评价(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等都是当下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分级阅读体系。但对比已经趋于成熟的英文分级阅读体系,想要制定出有公信力的中文分级标准绝非易事。
那么,为什么进行分级阅读呢?在活动现场,聂震宁表示,目前在欧美国家,分级阅读已经比较普遍。在中国,分级阅读、分级学习,其实古已有之,“孔子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是说生命的历程中会不断有新的理解、新的学习、新的追求。”聂震宁说,德意志国家图书馆(Die Deutsche National bibliothek)有一套专门针对儿童的分级体系,1岁至3岁是认识阅读阶段,进入4岁到7岁,是语言训练时期,8岁到11岁进入到阅读联想能力很强的时期,12岁到14岁是建立阅读品格的重要时期。与之相对应的,聂震宁也提出了他对我国儿童阅读分期的见解,“学龄前主要是兴趣阅读,一年级、二年级是阅读起步阶段,三年级到四年级是从图文书到文字书的过渡阶段,五年级到六年级是基础阅读阶段,七年级到十二年级变成成熟阅读阶段。高中呢?思辨阅读阶段。”
那么,《中文分级阅读文库》到底是一套什么样的书?据介绍,此次出版的《中文分级阅读文库》由果麦文化与亲近母语联合出版,基于亲近母语研发的儿童分级阅读标准,以儿童性、母语性、教育性为核心理念,根据 6-15岁儿童认知与心理特点,以及儿童阅读能力和素养发展要求,为一到九年级的孩子,每个年级精选12本书,共计108本。
徐冬梅表示,2001年,亲近母语发布了首个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这之后的二十年时间里,亲近母语每年都会重新修订和发布这一书目。其中,2021年版书目最终确定了0-12岁共1000种图书入选。除此次推出的《中文分级阅读文库》全套系读本外,就在今年4月,《亲近母语中文分级阅读标准》也正式出版。
如何为不同阅读能力的孩子匹配相应的图书呢?徐冬梅以此次推出的《中文分级阅读文库》为例,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因此选择了《小鸟念书》这样的故事,短短的,却一样有文学性、有趣味性。四年级选取的《小鹿斑比》,六年级选取的《银河铁道之夜》,都是有意境的童话。
“我们如何为孩子打下中文的根基,让孩子真正热爱母语?要从阅读开始。”徐冬梅认为,一个孩子要学好母语,不能仅仅读口水书,不能仅仅懂得生活中的口语,“孩子为什么三岁一定要开始阅读?因为他要在文学的口语中丰富自己的语汇,丰富自己的情感,锻炼自己的思维。然后,他不能停留在儿童文学的语言中,要沿着往上走,一直走到我们根部的语言中去,让他的生命和我们这个民族长在一起,让他小小的生命之流汇入民族文化的洪流中去。”
如何看待改编、缩编,以及经典原著等不同类型的分级阅读文本呢?徐冬梅指出,中文分级阅读有许多不同的做法:第一种,按照孩子的识字量编写材料;第二种,进行改写;第三种是以经典和原著为主的分级阅读读物。在校园里,老师们往往推荐孩子阅读原著。不过,徐升国认为,“读原典是最原汁原味的,但改编、缩编,与原文、原典,没有完全的对错。重要的不是能否改编原著,而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心去改编原著,做出最合适的、最精良的食物给到读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发布,为不同阅读能力的孩子匹配图书_大只500代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