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的文章 第3页

大只500代理

大只500注册登陆_萨义德最新传记出版,他曾秘密创作过诗歌和小说

2

www.dfwlshy.com 发布于 2021-02-23

编译 | 汪天飏 作为国际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曾明确与坚定地表示,批评文本远比诗歌、小说更为重要。而公共知识分子是其中最有能力挑战并改变世界的群体。但是根据最新出版的萨义德传记,萨义德曾秘密书写了诗与小说,甚至从未向他的朋友提起过。 在这本最新出版的《心灵之地:...

阅读(349)赞 (0)

加入大只500平台

大只500怎么当代理?_是谁掀起了日本家庭的美学革命?

9

www.dfwlshy.com 发布于 2021-02-23

花森安治是谁?许多人知道花森安治,或许是因为曾经热播的日剧《当家姐姐》,也或许是逛无印良品时偶然遇见的《花森安治》读本。 作为日本战后三十年最有名的杂志编辑之一,花森安治与大桥镇子、晴子、芳子三姐妹共同创办的《生活手帖》改变了日本的生活用品消费风潮,也影响了几代日本人的生活美学观...

阅读(666)赞 (0)

加入大只500平台

京华物语㊷丨清朝时期的“北漂”买房还是租房?_大只500怎么当代理?

7

www.dfwlshy.com 发布于 2021-02-23

清朝时期的“北漂”一族大体分为两种人,一是奉调入京工作的官员,例如谭嗣同。还有一批是刚刚通过了会试考核而晋升为留京的“公务员”,比如曾国藩就是经科考进京的。那么,进入了北京的“谭嗣同”“曾国藩”们到底是买房还是租房呢? 本文出处:《京城烟火味儿》,徐定茂、杨庆徽主编,北京出版社2...

阅读(308)赞 (0)

加入大只500平台

大只500官网平台_科普兰:“当代音乐的推销员” | 书评

3

www.dfwlshy.com 发布于 2021-02-23

撰文 |《爱乐》前主编曹利群 《科普兰论音乐》,[美]艾伦·科普兰著,庄加逊译,雅众文化 | 商务印书馆 2020年12月版。 当科普兰进入中国 在美国的音乐界,无人不知这位泰斗级的人物,而登陆中国,他也算占得先机。凭借一本《怎样欣赏音乐》的普及读物,科普兰的名字早在1984年就...

阅读(622)赞 (0)

大只500代理

大只500注册链接_《浮生六记》是如何在五四时期火起来的?

5

www.dfwlshy.com 发布于 2021-02-22

原作者 | 李长莉 摘编 | 徐悦东 《微历史》,李长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月版   五四时期,新青年们以反传统相号召,高扬个性解放旗帜,批判旧家庭制度,将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大家庭伦理斥为“吃人的礼教”,掀起了家庭革命浪潮。一时间,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男女平...

阅读(632)赞 (0)

大只500代理

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且不管那是怎么样的感情”|书评_大只首頁

2

www.dfwlshy.com 发布于 2021-02-22

  近年来,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有两部被译成中文的珍贵集子:《对杰克.奥克尼的考验》《到十九号房间去》。如果考虑到《摄政公园的一年》《狮子、树叶、玫瑰……》和《另一座花园》其实是散文——但与小说一样幽微深细,跌宕好看——《一个房间》同样具备明显的私语气质,那么可在严格意...

阅读(326)赞 (0)

加入大只500平台

我的问题,不是“想太多”|麦田信箱_手机大只500登录

www.dfwlshy.com 发布于 2021-02-22

来信 从小喜欢想太多吧,什么东西都喜欢往深处想,像是我们从何处来,为什么会存在,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虽然每每与亲朋好友倾诉,也总免不了被说一句“想太多”,可是我本就是一个容易多想的人,这不受我控制,我也想做一个头脑简单的人,虽然傻乎乎的,但是很容易开心,不容易伤心。 我不知道自己...

阅读(614)赞 (0)

加入大只500平台

大只500网页_少年情事老来悲:匆匆分手不再相见,成为一生的遗憾|周末读诗

2

www.dfwlshy.com 发布于 2021-02-22

自号“白石道人”的南宋词人姜夔,二十多岁时,在合肥邂逅过一段短暂的爱情。他们曾同游元宵灯节,阔别近二十年,他依旧如期想起。   公元1197年,四十三岁的姜夔仍然未仕,过着流离转徙的生活,靠卖字和朋友接济度日。是年春节,他连写数首《鹧鸪天》,将少年情事老来况味,尽付一阕...

阅读(615)赞 (0)

大只500代理

若没系统阅读亚当·斯密,可能会误读“看不见的手”_大只500注册页面

3

www.dfwlshy.com 发布于 2021-02-21

提到亚当·斯密,许多人或许马上联想到如雷贯耳的“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也是在经济学的两方阵营的激烈辩论时,被偏自由市场派学者搬出来镇场的“神祇”。或许亚当·斯密在生前从未想过自己将以这种形象和立场流传后世。斯密从来没有把市场机制偶像化,也没有把市场交换看作解决经济...

阅读(337)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