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让我连呼吸都感到罪恶|麦田信箱_500平台网址多少

你好,

我是一个在某一线城市工作的26岁的上班族女生。我工作稳定,没有经济压力,老家的父母也过得不错。按理说我的生活应该平静幸福,但实际上,每一天我都觉得自己连呼吸都是罪恶。

大学时,我连续三年参加了一个假期志愿者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我第一次亲身了解到这个社会上最贫困的一群人的生活实态。在此之前,我只朦胧地知道世上有贫困的人,但至于他们过着什么生活、他们为什么难以摆脱困境等等具体问题,以我的人生经历,根本无从想象,也没有特别留意过。同样地,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人对我所以为的常识也无知得惊人,在很多问题上秉持一套非常朴素——或者说“落后”——的观念。我与他们互为冬夏的虫、互为两口井里的蛙。我不知道在那几次活动中帮到了他们多少,但两个由我提出却没能成功的公益项目成了我的心病。

研究生毕业就职后,我虽仍有对一些公益团体进行定期捐赠,但没能再亲身参与公益活动。每一天,走在这座城市干净的街道上,街边是一排排精致的商店,全世界的商品唾手可得。周围的人大多友好而文明、周围的家庭大多富足而和睦。朋友圈里的大家总是在抱怨一些留学、购房、投资之类的——只有体面的人才有的烦恼。

强烈的撕裂感几乎要吞噬我。每次通过认识的公益人或深度媒体报道了解到残酷的人生故事,并且联想到这些残酷故事只是冰山一角,在那些当事人所处环境中是随时可能降临到任何人头上的日常,我就更恨自己一分。我质问自己为什么还在关注什么美妆穿搭博主、旅游和房市?我质问自己如果现在立刻辞职,把所有财力精力拿出来去做公益,是不是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实际上有很多全职公益人就是这么做的,不是吗?我却做不到。一方面,我骨子里向往拥有漂亮的外表和舒适的居所;另一方面,我的存款在不远的将来需要被投入进一个多年的职业梦想。

我不想失去这份罪恶感,心安理得地过现在的生活。有时候会想,总有一天,等我自己人生最主要的欲望和梦想得到满足和实现,就该是时候去做公益了。但等到那一天,少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心里总有一个声音,那个问题总是绕不过去:你明知道那些现在就需要帮助的人在那里,你甚至认识其中的几人。你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挣扎,而毫无作为吗?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写这封信是为了得到什么答案。但这就是最令我痛苦的一件事,希望能听一听各位编辑们的想法。谢谢。

坦佩

坦佩,你好

明知世界上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还在受苦,我却无动于衷,仅仅满足于眼下的“小确幸”。你说的这种负罪感,我也感同身受。我解答不了你的困惑,但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过一些思考,想和你分享。

我并不认为存在一种简易的途径,能让我们生活得心安理得。实际上,对于大部分生活安逸的我们来说,无论是路边的乞讨者,或是那些疫情而失去亲友的人,还是世界各地因战争而漂泊的难民,对于他们遭受的痛苦,我们从始至终都只是个看客。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不得不承认,这种爱莫能助、力不从心的负罪感将会伴随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

但接受这种事实也不未必就会对人性产生一种非常悲观的认识。对于弱者的同情,是人性中特别美好、珍贵的一部分。很多哲学家甚至都把种品质视作构建社会的基石。我们熟悉的孟子,就说过人有“恻隐之心”,一个好的社会究其根源在于我们会关心和帮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现在西方社会的“政治正确”常被批判矫枉过正,但究其背后的动机,也是来源于对弱者的同情。

同情他人的遭遇,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有负罪感,还在于暗地里我们相信自己是更幸运的那一个。我们都会承认,每个人自出生以来的机会就不是均等的,甚至我和你现在能在这里心平气和的地探讨这个话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都是幸运儿,有机会接受比较好的教育,没有生活在贫困与战乱之中。现代社会的种种制度,从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到高考政策,都是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磨平人天生在机会的不均等,给不幸儿更多一点帮助。你看,这种想要帮助弱者的负罪感其实也在帮助我们的社会良性运作呢。

当然,我知道你困扰的是,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作为个体的“我”能做什么?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今天的媒介手段数不胜数,让我们能近距离感受远处的不幸,不仅是通过摄影、影视及电视作品,有些时候我们只用手机就能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世界各地。

德国作家汉宁·里德今年出了一本书《无处安放的同情》,其中就提到,人类的情感被距离拉伸时,必然会挥发、黯淡,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远处的灾难,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身边的义务。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也写过一本《关于他人的痛苦》,她认为我们所做的正是用富有冲击力的照片来创造同情,同时将更多的同情变得枯萎,将人们变得麻木。

苏珊·桑塔格说,如果同情没有被转化为行动,就会变得枯竭。我相信你会认同她的看法。但与此同时,行动的次序也很重要。从身边的人开始,关心关心自己的人,再到亲戚、邻居以致不曾相识的陌生人。中国儒家的传统讲究“修齐治平”,一个连身边家人好友都漠不关心的人,却想要帮助受苦受难的天下人,是不具备坚实的情感根基的。

你说“我不想失去这份罪恶感,心安理得地过现在的生活。”我觉得这种想法特别好,保持下去,先关心身边的人,也许某一天,你就忽然觉得有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愿意放下一切,去帮助更多的人改变命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无法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让我连呼吸都感到罪恶|麦田信箱_500平台网址多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