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大只500能提现吗?_专访丨挪威童书作家罗希夫特:自己很重要,每一个“他人”也重要

采写丨新京报记者 何安安

实习生 葛格

  

我们可以为多少人创作一本共同的书?

 

挪威童书作家克莉丝汀·罗希夫特

(Kristin Roskifte)

用自己的作品告诉大家,77亿。2018年,罗希夫特出版了首次用iPad和Apple Pencil完成的绘本《每个人都重要》

(Alle Sammen Teller)

,并于2019年获得北欧理事会儿童与青年文学奖最佳图画书奖项。评委会认为,这部独特的作品讲述了一个诗意而充满趣味的故事。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Kristin Roskifte),挪威童书作者、插画家。她分别在英国剑桥艺术学院和伦敦金斯顿大学,获得插画方向的本科及硕士学位,并作为自由职业插画师工作了15年以上。不仅已出版八部涉及超现实梦境等主题各异的绘本,还在编辑、广告和设计行业拥有大量经验。不仅如此,她也是一家挪威小型绘本出版公司Magikon Forlag的共同创始人。

 

从1987年全球人口跨过50亿大关,到现如今地球上已拥有77亿人口,而这意味着,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全球人口就暴增了27亿。在《每个人都重要》中,罗希夫特绘制了近3000个各有特点且清晰可辨的人物。书中用数字串联出一个相互关联的、偶发性的世界,随着画中主人公托马斯的世界渐渐打开,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看似互为过客,却有着隐秘的联系。

 

故事从男孩托马斯开始,他抱着心爱的玩偶一个人躺在床上,数着自己的心跳,望着窗外的星星。他在想着,世界上有多少人和他一样,正望着同一片星空。而故事最后,当从宇宙望去时,全世界77亿的人都共同生活在同一颗蓝色的星球上。这正是罗希夫特想要告诉我们的,地球上有如此之多的人类,而我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团体。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每个人又都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人们有各自的生活,也有共同的命运。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自然环境,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而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造就了生生不息的星球。

 

《每个人都重要》(Everybody Counts),作者: [挪]克莉丝汀·罗希夫特 著绘,译者: 邹雯燕,版本: 奇想国丨明天出版社  2020年6月

 

 

你是谁?谁最了解你?人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在你的生命中,什么最重要?世界是大还是小?你觉得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什么是真的?别的星球上,有生命存在吗?我们对于彼此,究竟有多了解?你觉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宇宙之外有什么?……这些问题都被罗希夫特写进自己的书中,她希望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发现书中的秘密。读者既能数一数每一页上出现的人物,也可以沉浸在其中相互交织的故事里,探索隐藏在微小细节中的奥秘,回答书后提出的问题,获得阅读的乐趣。

 

罗希夫特曾表示,当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对数数感兴趣。在她看来,虽然《每个人都重要》表面上是一部关于计数的绘本,但实则是个关于发现和寻找的解密故事。在创作的过程中,她并没有对读者的年龄层设限,不同的读者能用各自的阅读方法,看到各异的故事情节。

 

罗希夫特总是对人类之间的互动感到好奇,并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她希望创作一部关于人性的积极和快乐的作品,在轻松活泼的图像之中,也囊括一些关于人生、世界的思考。在她看来,由于人群之中复杂的多样性,让我们并不总是了解别人的故事。我们既是各自具有意义的独立个体,也是整个人类群体中的渺小一员。人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重要性,也应该认识到他人同等的价值,保持谦虚和尊重。

 

《每个人都重要》和受到世界读者喜爱的《威利在哪里?》

(Where’s Wally?)

类似,两本书都需要读者从茫茫人海里寻找细小的线索。《威利在哪里?》由英国插画家马丁·汉德福特于1987年开始创作,主人公威利以标志性的红白条纹上衣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场景里,暗藏着各种各样的有趣细节。一经出版即广受欢迎,不仅是一套世界著名的儿童解谜类绘本,还衍生出相关电视节目,成为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但《每个人都重要》又与《威利在哪里?》有一些不同,罗希夫特试图用自己的作品告诉读者,在辽阔的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每个人都会参与到世界的运转之中,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与重要性。

 

延伸阅读:《威利在哪里?》(Where’s Wally?),

作者: [英]马丁·汉德福特,

译者: 王启荣,

版本: 爱心树丨新星出版社

  

2013年3月

 

“我们彼此都是不同的,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不同的”

  

新京报:这本书的英文译名叫“Everybody Counts”,这显然是一语双关

(注:count在英语中既有 “计数”的意思,也有“重要”的含义)

。你在构思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了这点吗?为什么想到将计数与关于“人”的思考结合在一起?正如你所说,我们所共同生存的地球上,有如此之多的人,我们只是77亿分之一,但理解如此之多的人类,似乎不那么容易。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在我之前的作品中,我选择用某种体系或现象作为故事的“框架”。比如,我曾经做了一本书,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条长长的队列中。我还创作过三本“字母书”,让字母参与完成了书中的故事。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本数数本。但实际上是一本寻找和发现的书。最重要的是,它是一本关于地球上每个人的价值的哲学书。书里的每个数字都是一群人。我们可以数数这些人,也可以通过关注他们所属的群体来关注每个人的故事。

 

《每个人都重要》插图。

 

在某种程度上,我想让数字构成属于我的“体系”,所以,我觉得将数字和计数的过程和人群结合在一起,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从一个人开始,人数逐渐开始增加。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想凸显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也想表达每一个人都并不比其他人更重要这样的含义。归根结底,我们是一个巨大的团体,每一个生活在团体之中的人都很重要。标题一语双关,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新京报:在生命的哪一瞬间,你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这种感受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吗?在你的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些重要的事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发生过变化吗?如果有,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我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大概到了一定年纪,人们也会期待你能够理解别人也很重要这个道理,你只是这个世上的某一人而已。我七岁的儿子正刚刚开始领会这个道理!

 

在度过童年早期之后,也许当你发现自己在某方面能够发挥作用时,就会开始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当你帮助其他人的时候,当你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作出了贡献的时候?这对每个人来说可能都有所不同。

 

在我的生活中,为了看到自己的“重要性”,我挣扎过很多年。可能直到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以后,我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对另一个人来说是重要的。但现在我也能在做一些只有自己才能完成的事情时,体会到这些重要性,比如作为作者与我的读者们进行互动时,看到来自因为我的书而有所获益的读者们发来反馈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我也会在得到他人的信任,去帮助对方,或是给予对某件事的建议时,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我们都会在某一个人眼中是重要的。每个人都同样重要,但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大群体的一部分。所以要骄傲,也要谦虚!

《排队》(Still Deg Kø),

作者:克莉丝汀·罗希夫特,

版本:Cappelen Damm,2005年

 

新京报:书中的文字描述只讲述了其中一部分人的故事,读起来有一种疏离感,就好像我们并不了解身边所有人,虽然同在一个空间(画面上)。在这本书中,每个人心里都藏着秘密,每个人都可能错过或者相遇,每个人都有可能影响其他人。为什么这样设置?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是的,这正是我的意图之一。在我们的一生甚至仅仅一天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我们永远都不会认识。也许某一天,你可能会在地铁上,坐在一个不认识的人旁边。很多年以后,你们可能会成为朋友,甚至结为夫妻。当然,即便我们并不认识身边所有的人,我们也应该尊重、善待他们。我认为,当我们意识到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故事时,这件事会变得容易一些。

 

新京报:这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我不得不承认,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我完全沉浸在数那些小小的人形数字时,却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直到我看到最后两页,我才意识到整本书都有隐藏的线条。我得把它读一遍,甚至还要数一遍!这是你在创作的时候已经计划好的吗?这本书有多少故事情节?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我意识到人们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阅读这本书,这很好。事实上,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彼此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会立刻注意到故事,而忘记了计数。有些人可能会像你那样读。很高兴听到有问题的书页让你回去看故事。我想这本书能读很多遍,每次你都能发现新的东西。即使在一百次之后!很难统计这些故事,我想有无数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

 

 

延伸阅读:另一部同类解谜绘本《寻找沃霍尔》(Where’s Warhol),

作者: [英]凯瑟琳·英格拉姆 文;安德鲁·雷伊 图,

译者: 王彦超,

版本: 后浪丨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2月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教人数数的书数到10或20就结束了?”“我想看看50,100,还有1000!我对观察和画人也很感兴趣!而我突然想到,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很多不同的群体。我想去探索不同的群体以及为什么我们和有的群体在一起感到舒服,而在另一些群体中却显得格格不入。人类之间的互动是永无止境的灵感源泉!

 

对孩子诚实,

而不是“保护”他们不了解真相

 

新京报:实际上,一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不那么重要。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如社会地位、金钱、权位、人脉、身高、长相等决定了有些人重要,有些人不那么重要。如何让孩子了解自我、甚至了解孤独呢?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这是这本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展示自我价值和尊重他人、谦逊是密切相关的。我认为,要真正尊重自己,你需要尊重别人,反之亦然。这是一件很难向孩子们解释的事情,因为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悖论。但实际上不是!我认为,我们应该一直努力与不公正的现象抗争,但也要试着停止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你可能会很容易进入一种你注定要退出的竞争。

 

新京报:具体到这个故事里,作为讲述者的“我”在这本书中是如何体现的?为什么会想要创作这个故事?借由“人的重要性”,你希望读者能够从书里最终获得的是什么?在书的末尾,你向孩子提出了许多问题,那么,你觉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实际上,书中那个自称是“我”的叙述者,正是读者自身。其实在每本书中都是这样的,但我觉得在这本书中尤其如此。读者的经验和性格影响了他们看到、想到的事情的重要性。一位挪威作家曾经写过,“我书写自己,你阅读自己。”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地解读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精妙的关系。

 

至于生命的意义,这可是个宏大的问题!我想探讨大问题,也想提出小问题。我想各种问题都会成为好的途径,去反思你是谁,去更了解他人。

 

《每个人都重要》插图。

 

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自己的目标,这可能是对世界做出贡献的最佳办法。每个人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在这一点上,我自己是极其幸运的。每天早上起来,我都特别期待能够开始工作,感觉这就是我人生的意义。我想,假如我不得不做别的事情,我会感到非常沮丧。当你有了孩子之后,他们通常会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意义。但我也认为,孩子们都需要知道并乐于接受他们并不是父母生活中的唯一意义!当然,成为父母也不是找到生活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很个性化的问题,但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的答案。

 

新京报:中文语境中习惯将个体的人摆在一个较为次要的位置(也就是相较于集体而言,个人可能不那么重要),又或者经常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少数服从多数的时刻。在挪威也是这样吗?你如何看待这种文化或思维现象?在你看来,作为一个孩子,应该如何理解个人与集体的概念呢?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我认为这是一种高尚而美好的心态。我相信我们挪威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在挪威,我们倾向于个人主义,这可能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情况。如果我们互相照顾,这会很好。但是,也有可能个人有太多的价值感,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有价值,或者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社会负有责任。

 

不幸的是,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我们必须学会谦逊和尊重他人。人们很容易认为个人自由和集体责任是完全矛盾的,但我认为,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让社会运转良好对每个人都有好处,而让人们在个人层面上获得幸福感,对社会也是一种好处。

 

新京报:你在对“人”这个主题进行思考的时候,有受到一些哲学或宗教思想的影响、启发吗?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人们会过这样的生活?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个人对哲学比对宗教更感兴趣。我认为哲学总体上比宗教更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而宗教往往给人明确的答案。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哲学家或思潮影响到这本书。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感悟,我们对彼此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相互理解和相互强调。

 

新京报:书中出现了葬礼的场景,我们在书后的提问部分,也注意到了你提出的关于如何理解死亡的设问。对于这样较为严肃的话题,在创作过程中,你是如何处理的?日常生活中,你会如何与孩子谈论诸如死亡和宇宙这样既抽象,却又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大问题?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一直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可能都知道自己会死,但我们每天都过着似乎没有被它吓倒的生活?”我们怎么能在做像吃冰淇淋或洗澡这样简单的事情时,不被我们将会死去的事实完全压倒呢?

 

孩子们问这个问题,我相信我们能做的就是诚实地回答:“我们不知道。”神秘的不是生命吗?总的来说,我认为在与孩子们讨论重要和困难的事情时,对他们诚实,而不是“保护”他们不了解真相。

 

新京报:在你的博客上看到,你曾试着画下自己见到的所有东西,还有在哥本哈根跑马拉松的人,这是你一直以来的创作习惯吗?你都有哪些创作习惯?平时会如何积累创作素材?创作绘本一般需要多久?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我常常使用速写本,每天都会,它绝对是我最重要的创作工具。我会把任何吸引到自己注意力的东西画下来,同时也会写下自己的想法。大多数关于创作的想法都源于我的速写本。每当我有关于新书的想法时,就会打开旧的速写本看看,是否有一些过去的想法能够拿来和新想法结合在一起。我在创作一本书的时候会用上很久。目前来看,我在每本书上都花了一到四年不等的时间。

 

罗希夫特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的速写本照片。

 

 

新京报:这部绘本的美术风格和之前的作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你受哪种艺术风格影响更深?喜欢怎样的设计、插画风格?灵感缘何而来?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我的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成熟。《每个人都重要》是我用iPad和Apple Pencil完成的第一本书。为了画完那么多人物,我必须采用一种可以迅速完成的风格。同时,在我开始创作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在前一年画了很多人物。我更习惯描绘人物,这可能也影响了我的创作风格。

 

我觉得自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度过的童年时期,极大地影响了我的创作风格,像是流行文化、卡通、玩具和电脑游戏,还有各种东西的图录

(比如服饰、玩具等)

,收藏系列。我总是对那些在某件事情上特别有热情的人十分感兴趣。

 

在图书和插画方面,我喜欢很多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我可能受到了很多东西的综合影响。我会读很多当代儿童绘本,并且受到那些想要做一些崭新原创的艺术家们的影响。灵感并非直接来源于某种风格本身,而是当我看到其他人实现某件特别棒的事情时。

 

罗希夫特在其个人网站上展示的手工作品。

 

 

大人们低估了孩子们的理解力

 

新京报:你喜欢看侦探小说吗?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一些侦探小说的情节和氛围设置?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侦探游戏,有多种视角。读者在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之前,必须努力找出书中的线索。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我喜欢侦探小说!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我最喜欢的,我在十几岁的时候读了她所有的小说。我的灵感来自犯罪故事、神秘故事和游戏。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陈尧光,

版本: 99读书人丨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5月

 

我认为,我对书的阅读方式,可以比作电脑游戏中的关卡。你发现的越多,就理解的越多,这为你打开了新的故事之门。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书中有一个小小的犯罪阴谋?有一个小偷被警察抓住了,因为他不小心被拍进了一张自拍照。

  

新京报:可以分享一些判断、选择绘本好坏的经验吗?好的绘本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读者是不同的,他们会喜欢不同的书籍。但我认为,优秀的绘本需要拥有一个好的、出其不意的想法,同时,也需要一个相对独特的风格。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好的绘本应该让读者产生思考。理想情况下,这本书能够让读者用一种稍微不同的方法去看这个世界。同时,我觉得文本和插画之间要构成一种动态的关系,这很重要。当文本和插画所说的完全是同一件事时,重合的叙事就会显得不那么有趣了。

 

新京报:在你目前收到来自不同国家的读者反馈里,可以分享一些你觉得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吗?孩子们会问什么?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当大人们告诉我,自己担心孩子是否能够明白我书中涉及的所有元素时,我其实有点惊讶。他们或许觉得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有答案,如果没有答案,孩子们会感到很失望。比如书中某个在教室里的场景提到,其中有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首相。我们不会知道是谁。许多孩子都问我将会是谁。当我说不知道时,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会变得非常热切,并说: “这就是说谁都有可能!”有时候,他们甚至会继续说:“这说明只要努力,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变成我们脑袋里想的那样!”这些讨论让我觉得很快乐。简而言之,大人们低估了孩子们的理解力!

 

《每个人都重要》插图。

 

 

新京报: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事情?下一步有什么创作打算吗?

 

克莉丝汀·罗希夫特:我打算把《每个人都重要》作为一个系列中的首部。目前,我正在创作这个系列的第二部,其中将会再次涉及很多《每个人都重要》里出现过的人物,当然还有一些新的角色。这个系列中的每部作品,将会以各自略有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人类。下一部作品将会以旅行为主题。

 

 

作者丨何安安 葛格

编辑丨张婷

校对丨刘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dz大只500能提现吗?_专访丨挪威童书作家罗希夫特:自己很重要,每一个“他人”也重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