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只500登录_长大后,家人认为我不像之前那么听话了

罗东 新京报书评周刊 今

撰文|罗东

聆听我困惑的陌生人:

你好。我从前一直是别人眼中的文静的乖乖女。去年谈了一场恋爱,遭到父母和其他家人的反对,我害怕了,没来得及冷静思考,只单纯觉得如果背叛家人是会被千夫指的,是不幸福的,所以结束了恋情。但后来,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不能做自己的选择,为什么我做决定前要经过家人的同意才能继续。      

现在在这里写信的我已经学习并认清了一些客观事实,也能更坦然地面对不完美的自己,做自己的决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并努力尊重理解身边的人。生活的方式开始有了自己的影子而不是其他人给我的那个固定答案了。

但我必须承认我还在不断调整和成长,我有太多需要学习和体验了。身边的家人他们无法理解我突然变得不像之前那么听话了。我现在的困惑便是,应该会有一个折中的方式来处理我与家人的关系,对吧?只是真的需要时间。我也许太怕丢掉自己了,我努力构建一个平等的人际环境,我真的不喜欢长幼这种带着专制的等级的模式:你不听我们的你就是坏人,你是不正常的。       

也许我不需要具体的解惑,我只是需要一个人来听听我的困惑,想法输出后,就能给心留点空间去做一些实际的事。

还是谢谢你能把信看完。  

来信人:phyllis 


回信


讲述你困惑的陌生人: 

你好啊。喜欢你结尾的一句,“也许我不需要具体的解惑,我只是需要一个人来听听我的困惑,想法输出后,就能给心留点空间去做一些实际的事”。你心底是有答案的。 

我和你有一段差不多的经历。我在小时候也被认为听话、懂事,大概因为自己不怎么吃零食、不乱花钱、帮家人干农活,也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到处惹事。做错了事,一个人默默自罚。连我放学背着书包走在马路上,都听到过有大人在夸“好懂事”。奶奶为此还笑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像绣花闺女。

多年前,有部叫《老男孩》的电影,由筷子兄弟主演的。不知你看过没。我对它原本并无兴趣。某一天,朋友来找我一起看。他看得入戏,若不是竭力克制,他大概会落泪。他太投入了,并且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却难以理解剧中人物。他说,这只是因为我小时候太听话了。他说这句话的场景恍如昨日。也就是在那天,我内心产生了一种未曾有过的遗憾。何必要做别人眼中的“乖乖孩”。本来,我以前也是羡慕过同龄孩子在田野间狂奔打闹的。就像你如今反思的,“总想做别人眼中孝顺、懂事、乐观向上的那个女孩”。

然而,事实上,当我更完整地回忆过去,哪里是一个随时随地听话的“好孩子”啊。说是“坏孩子”大概也不为过。我背着妈妈拿过她搁在箱子里的零钱,带着十几个人打群架“报仇”,在干农活之时也盼着下雨,以便能回家看喜欢的电视剧,更别说还遍山跑。奶奶也是知道的,她还生过气,批评我“耍得天上都是脚印”。 

奇怪的是,即便现在回到老家,老人也好,当年一起玩的伙伴也罢,他们都说我以前多么安静,“从小就懂事”。长期以来,我也这样认为。 

当我们回忆过去,要把故事讲出来,更关注的可能是纵向的时间,而不是横向的宽度。我们会说“当时怎样”“接着发生了什么”“后来如何”,以此向他人呈现一件事、一个人的变化,仿佛这些都是沿着一条线发展下来的。或者说,这些能连城一条线。之所以要如此讲述,除了因为方便或让故事有条理,大概也是因为我们作为讲述者认为故事需要内在的一致性。时间长了,那些反复被回忆、经常被讲述的故事或许便成了唯一的故事。我也差点忘记了自己童年的“狂野”。如今想来,有这一面是幸运的。 

几乎所有学科都提出或至少认同,一个人的行为、观念深受环境影响。典型的如,社会学叫它“社会事实”,经济学叫它“经济周期”。当然,它们同时会认为人的行为、观念有改变环境的力量。何为“人”,也是由此定义的。这一理解也是有道理的。然而,这些行为和观念都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我们退回到个人的完整经历之中,就会发现无论何时何地,可能都还是有那么一部分是“不羁”的,是完全由自己决定的。极少有人被周围的评价彻底束缚。 

那么,你的过去呢? 

现在,你被家人认为“不像之前那么听话了”。从你的讲述中看出你好像也是这样认为的。你和身边家人一样认为曾经的那个女孩变了。只不过你认为是转向独立、自由,为自己做主。 

家长一时无法接受,也可能是在他们看来,你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变的。就像刚才聊到的,“突变”的可能性不大。或许只是因为像“恋爱”这样的事件让他们突然感知到。如果是因为家长还希望完全影响你的选择,那么要改变的,其实也是他们。而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它需要太多磨合。 

你说,“现在在这里写信的我已经学习并认清了一些客观事实,也能更坦然地面对不完美的自己,做自己的决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并努力尊重理解身边的人”。你的这一句也勉励了我。我在你的讲述中所看见的,也就是像这句话说的:一个不断努力去理解自己和周围环境,并追求独立的人。这一想法不太可能是一朝一夕便可以速成的。如果这一切不是某一天的“突变”,只要回忆过去,你那时想必也有自己的“倔强”。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学习和周遭怎样相处,也从那里积累了一些属于个人的经验。这些经验处理的,不是其他,而就是平衡“我”与“其他人”、“倔强”和“评价”的多重关系。怎样去平衡,塑造的也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已经谈到这一点,“但我必须承认我还在不断调整和成长,我有太多需要学习和体验了”。有何畏惧呢? 

祝好! 

回信人:罗东

本期麦田信箱就回复到这里,如果你有任何疑惑,生活上的,思想上的,欢迎来信~

来 信 地 址 

maitianxinxiang@163.com

(就是“麦田信箱”四个字的全拼)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留下你的困惑

 来 信 主 题 


阅读、工作、生活、情感…… 只要是你想说的,任何主题都ok

 回 信 制 度 

我们会在每周末,刊发大家的来信

(可匿名)

与我们的回信。每周由编辑部的值班编辑回信,如果你有特别“钟意”的编辑,也可以指定特定的编辑回信唷。

撰文|罗东

编辑|张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手机大只500登录_长大后,家人认为我不像之前那么听话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