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铺设文化交流新丝路_大只注册登陆平台

光影铺设文化交流新丝路

——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观察

本届电影节开幕式现场照片 资料图片

2000多年前,中华文明从古都长安出发,和着串串清脆的驼铃声,迈出通往世界舞台的坚定脚步;20世纪80年代,伴着改革开放的铿锵乐曲,西部电影同样在这里腾飞,不仅俘获了中国观众的芳心,还得到了众多国际电影节展的认可,成为中国电影的优秀品牌。2016年9月19日至23日,历史记忆与现实文化再度相逢——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来自意大利、伊朗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676部参评影片和320部展映影片,超过500名媒体记者,以及数以万计、热情似火的观众,以电影的名义集结在西安曲江新区,用光影交流情感,用作品畅叙友谊,共同演绎一曲以“发展中的电影·多样性的文化”为主题的时代交响。

本届电影节参评影片《大唐玄奘》海报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关注现实的电影是电影节上最生动的语言

电影评审历来是电影节的核心环节。盘点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参评影片这桌艺术大餐,其中既有《我们诞生在中国》《小门神》《兔侠之青黎传说》《脚尖上的信天游》等中国味道,也有《24》《家庭影片》等异域风情,既有《唐人街探案》《金钱的诱惑》这样的类型片“硬菜”,也有《喊·山》《长江图》之类的文艺范儿“小点”,品种丰富,口味多样。即使是11人国际评审团里诸如著名导演、制片人、演员和媒体记者那样挑剔的文化饕客,亦能在其中找到打开自己味蕾的“菜色”。媒体评审、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子扬认为审片过程是一次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融碰撞的奇妙经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写都市的还是乡村的,创作者更关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波澜,以及面对现代社会复杂价值观念的碰撞所反映出不同的人性特点,富有时代温度。”专业评审、著名演员陶虹则认为这次的参评影片更加国际化、多样化,地域性也更丰富。“这些作品不只关注各个阶层人的关系,还关注到环境与人的关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光影铺设文化交流新丝路_大只注册登陆平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