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受10后追捧 寒假生活“中国风”大热_大只500注册平台下载

  传统文化受“10后”追捧 寒假生活“中国风”大热

  上海小囡大江南北寻访历史印迹

  昨天是寒假第一天,普陀区江宁学校四(2)班的王弈凡就迫不及待飞到北京,走进他心心念念已久的故宫。记者采访发现,10后的寒假生活“中国风”大热,他们过民俗年,走访非遗项目,挖掘好玩又时髦的传统文化,有的还拒绝了父母出国旅游的安排,只想去古都、老城寻访历史的印迹。

  当小工匠感受时尚非遗


  普陀区曹春中心小学的学生正在准备春联和福字,还将跟随“知心老师”前往学校对口的源园、北梅园等8个居委,与居委干部一起贴春联和福字,热热闹闹迎接2020庚子鼠年的到来。副校长崔雯说,书法是该校的特色,而在红纸上书写春联是最传统的年俗方式。“明天是‘大寒’节气,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节,但是,写春联、贴福字却是一项热闹、喜气的活动。无论孩子的笔法是娴熟还是略显稚嫩,每个人写下的每一笔都是专注认真的,怀惴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除了传统的民俗活动,今年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还推出了“今非昔比——非遗也时尚”的活动。这两天,学生们正陆续走访灯彩、海派花艺、蛋彩画、海派瓷刻等八大非遗创人,与民俗大师面对面。他们不仅要学着欣赏非遗作品,还要跟着大师当一回小“工匠”,创作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在“海派花艺”非遗传承人项一鸣工作室里,鲜花和卡通卡车搭配,变得妙趣横生。学生们纷纷表示,与非遗零距离接触后发现,传统文化并不是“老古董”,而是被赋予了时代元素,变得时尚又有趣。

  踏入古都探寻悠悠历史

  大年初四,飞延安看壶口瀑布;大年初五,转道西安,看兵马俑、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小雁塔、碑林、登城墙;秦腔和皮影戏是不容错过的精彩。浦东新区进才北校初一女生菲菲的“寒假旅行计划”写得满满当当。为了这次的旅行,她还“推”掉了父母出国旅行的计划。“忙完期末考试,我就一直在做行程计划,还在‘恶补’汉唐历史以及和古长安城有关的书,此行最期待的就是陕博的文物。”菲菲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擅长画画的她还因为喜欢山海经的故事,画过不少插画。这次她还会带上她的速写本一路画。

  像菲菲这样喜欢传统文化、爱往古都跑的10后还有不少。世外中学的乐乐早在半年前就和妈妈约定:寒假想去北京看升旗、逛故宫。“2020年是北京故宫的600岁诞辰。从明清两代的皇宫,到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故宫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宫禁地,本身就是一个回味悠长的历史故事。这几年,文创产品也很接地气。”

  “中国风”刮进孩子心里

  前不久,被称为“最懂年轻人”的B站跨年晚会上,几曲古风表演曲目广受好评。年轻人越来越推崇“中国风”,正成为一种新风潮。这从近几年来大热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传统文化类节目也可见一斑。“现在的孩子们喜欢看《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古装电视剧,也爱看《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历史那些事》这样的人文历史色彩浓重的纪录片。”江宁学校校长吴庆琳说,这几年,传统文化教育正“燃”起人们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亲近中国文化。“春节是承载中华文明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孩子们乐意对民俗文化做研究,愿意去走访历史,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产生了认同感。”

  吴庆琳说,传统文化除了传承,也需要创新。“近年来,传统文化的传播很接地气,也有了许多开放和创新的形式。这也是能够走入孩子心里的原因之一。”因此,上海江宁学校还布置了一项自选寒假作业,除了要求学生阅读有关故宫的故事,还要“为故宫600年设计一份纪念礼品”,这份礼物可以是一套纪念邮票、一幅海报、一个编程的创意摆件,也可以是你自编自创的一首歌。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编辑:苏亦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只注册|大只500代理 » 传统文化受10后追捧 寒假生活“中国风”大热_大只500注册平台下载

赞 (0)